|
山西话剧院院长:感悟话剧《立秋》500场 |
2009-07-08 |
|
2004年4月27日晚八时,山西太原,山西演艺中心剧场。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立秋》在这里进行首场演出。2009年4月26日晚7时30分,北京国家大剧院,《立秋》完成了第500场演出,整整五年的时间。作为《立秋》的出品人,我参与了它所有的过程。大到每个重要演出活动,小到每个细小环节,可以不夸张的说,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在我的生命中,这五年是我最弥足珍贵的五年,是我最刻骨铭心的五年。我经历了艰难坎坷,我面对着大悲大喜,我尝到了酸甜苦辣,但更多的还是《立秋》给我的感悟。
感悟之一:《立秋》的社会效益已远远超过这部戏的本身
《立秋》的成功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兴趣,它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要真正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确实还有差距,有些甚至还差得很远。而直接影响我们发展和阻碍我们前进的恰恰就是社会个别成员道德缺失和诚信缺失的问题,反映在个别干部身上是“谋官不谋事”、“跑官不做事”,甚至贪污受贿;反映在个别商人身上是“无奸不商”,坑蒙拐骗,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制假造假;反映在个别青年人身上是梦想“一夜成名,一日暴富”,甚至不懂得感恩于父母,更谈不到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只想索取,不愿付出,大言不惭就是要省略掉“创业和艰苦奋斗”这个过程。这些现象的存在虽是少数,但起到的负面作用极坏。它严重抵销着改革开放发展建设的成果。金融危机也罢,经济危机也罢,这些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出现在少数人中的“信念危机”、“信任危机”和“道德危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立秋》演绎的“纤毫必偿,诚信为本”的晋商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再现,它宣扬的“勤奋敬业”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倡导的“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的,也是绝大部分老百姓所希望的,正是因为艺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而产生了巨大的爆发力,这种力是社会的,更是人民大众的,强烈的共鸣表现在剧场里就是无言的热烈的掌声,使我深深感悟到这就是文化软实力,当它转化为艺术生产力时,它所产生的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感悟之二:话剧的感染力是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
话剧艺术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它经历了由低到高又到低这样一个“循环曲线”,我认为这就是规律,是很正常的。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影视网络媒体的冲击,话剧独领风骚已不可能再现,但是话剧独有的现场感染力、号召力和“煽动性”是其他艺术不可比的,它直接影响着观众情感的表现,它不仅可给观众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更能给观众带来思想的冲击,这种潜意识的作用是巨大的。
《立秋》走进台湾,台湾观众感慨中华同根、血脉相同,民族精神永存。连战赠匾“立秋演艺百尺竿头”,郭台铭感叹“晋商精神无远弗界”。《立秋》走进全国27个省、区、市,83个城市的50多万人的心中(不含电视直播观众),“感动”和“震撼”成了使用频率最多的词,还有没有观看的各界朋友,他们对《立秋》表现出来的热情同样令我和每个演职员感动。一位远在福州的小伙子因为连续三年高考失利,做生意也不顺利,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是《立秋》的祖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鼓舞他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一位北大山西籍学子在看完《立秋》后深情地写道:“来生我还要做地地道道的山西人,不为什么别的,就为那段沧桑的历史,那一种力量的传承。”在哈尔滨,黑龙江火电集团公司领导本来安排请主创人员吃饭,结果宴会变成了《立秋》座谈会。在常州移动公司,他们把“做人做事做企业勤奋敬业树诚信”印在入场券上和宣传页上,使企业文化和《立秋》主题紧密结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