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莆仙戏剧会剧团在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西黄村演出,吸引了上千名农民观众。
这晚加演的现代小戏《土筛记》说的是:子与媳不孝,用土筛子抬着年迈多病的老父亲,鬼鬼祟祟地登上荒山野岭,放下老人就匆匆下山。他们的儿子随后拣了土筛子下山,说以后父母老了,也要用土筛子抬上荒山遗弃。不孝子媳闻之深感震撼,痛改前非。
台上演得逼真,台下看得动情。数百名观众的掌声盖过了铿锵的锣鼓声。尽管演出时下起雨来,许多观众仍不愿离开。村民黄金英说:“这出小戏演得精彩,看了很受教育,可不能错过啊!”
近年来,莆田市依托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莆仙戏开展现代文明小戏加演活动,为传统戏演出注入文明新风,有力地推进了先进文化“常下乡”。
加映小戏,古戏增添新内涵
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老舍先生曾赋诗赞誉道:“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2007年,这个剧种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莆仙戏在莆田农村广受欢迎。逢年过节及农家结婚、升学、做寿、乔迁等,许多村社和群众都要请剧团来演出助兴。莆田现有3个专业剧团、12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演职人员3500多人,每年在乡村巡回演出6万多场次,吸引观众3000多万人次,成为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的一大产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何让古色古香的莆仙戏唱响中华传统美德,唱出时代新风尚?涵江区率先进行了尝试,要求各莆仙戏剧团在辖区演出古装大戏前,加演自编自导的现代文明小戏。随之,莆田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广局联合下文在全市进行推广。
莆田市宣传文化部门为确保剧团有好戏可演,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剧本,无偿提供给各剧团编排。专业剧作家和业余创作者纷纷参与,掀起现代小戏创作热潮。2005年全市筛选出《驱邪记》、《闹分家》等首批35个涵盖计划生育、尊老爱幼、睦邻友好、文明礼仪等内容的剧本;之后,《拣金链》、《远亲不如近邻》等一批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剧本问世。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现代小戏剧本。
为保障演出有序进行,莆田市宣传文化部门发文明确了剧团加演现代小戏的责任,规定了演出的时间和内容;选定20个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乡村戏台为演出示范点,同时还开展调演表彰活动。2007年,市里抽调专家组成现代小戏调演考评组,深入各基层演出点现场评戏,推荐了31个剧团参加调演决赛,获表彰奖励的优秀剧目在市电视台展播并制成光盘,分发给全市971个村居播放。2007年起,莆田组织开展万场电影下乡加映莆仙戏现代小戏光盘活动,进一步拓宽其覆盖面。
自此,莆仙戏这种古老的剧种有了新内涵,而时代新风尚也有了常下乡的好载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借助小戏,剧团迈上新台阶
实行加演现代小戏之初,不少剧团有抵触情绪,觉得这增加了剧团负担。然而加演之后,他们惊喜地发现,剧团更受农村观众欢迎了,演出订单也更多了。芳草剧团自从加演现代小戏后,除过年停演6天外,演出单排得满满的。该团团长感慨道:“加演现代小戏,实际上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观众喜欢了,就不愁没订单;观众一多,演员也来劲,演出就更投入了,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过,演好现代小戏也并非易事,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演员戏路要拓宽,剧团道具要添置,演出剧目要让农民观众喜闻乐见。为此,各剧团暗暗较劲,根据农村实际创新剧本,更新装备,精研演技。
从部队文工团出来的冯元标是编导,妻子郭智萍是旦角,可谓夫编妻演,他们编演的《神机妙算》,诙谐形象地宣传了计划生育,选送参加省民间剧团调演,获了大奖。
南门大厦剧团2004年排演《土筛记》受到欢迎,团长陈春扮演的丑角形象深入人心,《土筛记》成了该剧团的招牌节目之一。他们主动找人编写了反映网吧危害和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母子泪》,同样观众如潮。陈春说,剧团演出本来就要加演小戏,过去是即兴表演、插科打诨,现在演现代小戏,本子好,看的人多,有时甚至要放在后头“压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爱上小戏,农民乐开怀
3月18日下午,在仙游县榜头镇象洋村,城东剧团表演了市药监局提供的小戏剧本《智破假药案》。村民们坐在条凳上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
村老人协会会长杨敬思说,现代小戏反映了农村实际问题,这出戏让老人在笑声中受到了法制教育,也提高了对假药的警惕。
台下还有不少年轻观众。现代小戏使莆仙戏变“年轻”了,不仅艺术性强,内涵深,节奏快,而且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如同电视小品一样,深深吸引了年轻人。
对农村涌现的现代小戏热,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慧黔自豪地说,这些小戏融入公民道德和“八荣八耻”等积极健康的内容,寓教于乐、寓理于情,让农民观众从中找到了快乐,学到了政策,懂得了是非,明白了事理。更重要的是,在莆仙现代小戏潜移默化地引导下,民俗民风开始转变了,家庭更和睦,邻里更友爱,农村更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