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报道了深圳的46岁单亲妈妈殷小利因突发脑溢血离世,13岁的儿子小丁替其完成生前愿望,在悲痛中毅然捐献亡母器官一事,引起很大反响(详见本报昨日深圳观察AⅡ01)。
事情发生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已根据血型等基本情况,在本院上线的“中国器官移植分配与共享系统”内查找到合适的受体。笔者昨日从中山一院获悉,殷小利的肝脏、两肾已成功移植并挽救了3位患者的生命,其眼角膜正在等待合适受者。
一名来自湛江的男性患者,等待肾移植9年。殷小利的器官捐献让他与另外一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女患者和一名48岁的肝硬化患者获得了重生机会。几台手术昨天上午全部完成,目前3名患者的情况稳定,恢复良好。
“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在做完手术后,现在已经能开口说话了。”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朱晓峰说“如果不进行肝移植,肝癌患者的平均寿命不超过3个月。”
-链接多数肝癌患者等待中去世
连日来,先是南海打工仔蒋鸿坤的父亲代儿子捐献器官,到殷小利13岁的孩子为亡母捐器官,多年从事器官移植工作的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王东平称,这非常少见,“很令人敬佩。”
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首席专家何晓顺教授也表示,尽管从技术层面考虑,中山一院的器官移植技术已非常成熟,但因供体有限,每年能够进行的移植手术少之又少“器官捐献还需要在社会上多加提倡。”
比如,许多肝病患者亟需器官移植。朱晓峰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的肝病患者接近2亿,而在100万肝硬化患者中有55万人是肝癌,但能进行肝移植手术的大概只有30万左右。“去年全国只做了1800多例肝移植手术,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是在等待中去世的”。 (曹斯 实邱妍 李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