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家记忆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100个“科技新第一”见证改革开放30年(16)
2009-04-01
76.第一家中美合资高科技企业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中国惠普业务范围涵盖IT基础设施、全球服务、商用和家用计算以及打印和成像等领域,客户遍及电信、金融、政府、交通、运输、能源、航天、电子、制造和教育等各个行业。
 
77.第一座核电站
 
秦山,这个30年前对大多数人而言还十分陌生的名字,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核电的代名词。从1985年秦山开工建设到今天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我国核电3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自主发展核电技术的决策从未改变……
 

更多内容详见《共和国之最图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些天来,秦山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小剑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转眼间,他曾经亲手操纵的、与他日夜陪伴的中国大陆首台核电机组———秦山核电一期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了17年。
 
作为中国大陆首批核电操纵员,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何小剑似乎从来没有像在这些日子里一样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20多年前,年轻的何小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中国大陆核电事业会像今天这样蓬勃发展:迄今为止,大陆共投运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达908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1.27%%;共减排二氧化碳3.9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30万吨。
 
78.第一艘保存最完整的古船打捞成功
 
2007年12月22日,装载着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的沉箱慢慢浮出水面,11时40分,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是将沉船、文物及周围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一个沉箱内,然后整体打捞出水,开创了考古界与打捞界的先河,属世界首例。
 
广州打捞局专门制作了一个长35.7米、宽14.4米、高12米、自重达530吨的超大沉箱,将古沉船及周围的泥沙全部罩住并整体打捞出水。这样不仅完好地保护了古沉船上的文物,还将具有极大考古价值的沉船本身保存了下来,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历史文化信息。这标志着我国打捞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成为我国考古界的一大创举。
 
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表示,“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为救捞系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推动了救捞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工程实用技术的研究。
 
79.第一颗探月卫星
 
“嫦娥”这一美妙的名字,本身就浓缩了太多中国人对于月亮的独特情感。
 
“嫦娥”一期工程不负众望,创造了中国航天器史上多个第一:第一个进入月球轨道;第一次在飞行中实现至少8次变轨;第一次使用紫外敏感器进行姿态确定;第一次实现远程测控通信……
 
2008年11月12日,“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亮相了,它涵盖了神秘月境的全部“领地”,揭示了月球的神秘真面目。
 
这幅全月球影像图是根据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取的数据制作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经过整整一年的飞行和探测,嫦娥一号卫星获得大量有效的科学数据,圆满地完成了科学探测任务。”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说。
 
“嫦娥”工程圆了我们几千年的探月梦。
 
80.第一架天文望远镜阵运抵南极内陆最高点
 
继2005年1月18日中国实现人类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冰盖冰穹A顶峰后,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内陆冰盖考察队于2007年11月12日出发,2008年1月12日再次到达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科考包括在冰穹A开展天文台址综合考察和安装我国首架小型光学望远镜阵CSTAR进行天文观测。
 
南极冰穹C已被证实是目前地面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台址,按地形的相似性,中国科考队员最先登陆的冰穹A很可能会是更好的天文台址,这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2006年年底,中国天文学家和天文仪器专家共同提出了首台南极天文设备的研制计划,即中国南极小望远镜阵CSTAR的研制,该计划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合作完成,其中望远镜主体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负责研制。
 
本次天文台址综合考察活动由中国南极天文中心领导,是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天文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
     相关链接
    ·逝世人物:侯耀文
    ·逝世人物:薄一波
    ·逝世人物:黄 菊
    ·中国的减灾行动(2009年)
    ·西藏民主改革50年(2009年)
    ·2008年中国的国防(2009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年)
    ·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08年)
    ·中国的法治建设(2008年)
    ·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2008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