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之最图鉴》
〔强光闪过,在惊天动地的巨响中,红色蘑菇云腾空而起……〕
公元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整,伴随着一声惊雷,在古老东方的丝绸之路上,在中国西部的罗布泊上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冉冉升起。
这是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蘑菇云;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中国,顶住了国际反华浪潮的冲击和国内三年自然灾害的压力,为打破核垄断而苦心培育的红色的蘑菇云;
中国的原子弹经过了十年怀胎,才一朝分娩。作为一种象征,这相当于几万吨TNT炸药引爆而堆积的蘑菇云,向世界宣告:它的诞生,完全是为了打破强权、打破核讹诈,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和平和安宁!其实,从它诞生的那一瞬起,中国政府就盼望着它的消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证明,二十二年之后,中国政府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向世界郑重宣布:今后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
〔新疆罗布泊试验基地:芳草萋萋,生命开始复苏;在第一颗原子弹引爆中心,矗立着一座花岗岩纪念碑……〕
如今,这片升起中国第一朵红色蘑菇云的瀚海,又恢复了昔日的苍凉与沉寂,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一切都成了遥远的过去。那曾经托举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巍巍铁塔,已在那次震惊世界的大爆炸中熔化,坍塌,成为一段凝固的历史。
早在1953年,我国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就向国家提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建议。到了1958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同年10月16日,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聂荣臻元帅任主任。也是这一年,“中国第一堆”启动成功。共和国的核装置,实现了零的突破。从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了中国自力更生发展核事业的苗圃和摇篮。1959年6月,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了关于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协定。次年8月,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设备材料的供应全部断绝……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十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就对记者发表过“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论断,同时,又承认它是铁老虎。因为他明白,要想消灭它必须拥有它!
〔罗布泊:一棵卓然而立的大树。树下,是一条伸向天边的公路……〕
岁月悠悠,当年,在这棵树下,曾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妻,各自在接到秘密调令后,都说要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而相互保密,分头上路。当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罗布泊这棵大树下等车的时候,才发现双方都是来这里执行核试验任务的。
罗布泊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指着这棵大树说:“就叫它‘夫妻树’吧!”从此,这儿就有了这个动听的地名。
当时为试验基地勘察定点,版图上找不到名字,张爱萍将军说:“名字不是现成的吗?孔雀河边的点就叫‘孔雀开屏’好了,甘草最多的地方就叫‘甘草泉’,机关驻地开满了马兰花,就叫‘马兰’好了。”
在这“春风不度”的戈壁滩上,试验人员住的是清一色干打垒土屋和帐篷,喝的是苦涩的戈壁水,在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们几乎断炊。主管国防工业的聂荣臻元帅大声疾呼:“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立即搞一点粮食、副食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我们的科技人员太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蕴钰将军说:“聂帅推荐我担任核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们把苏联停止向中国提供核援助的1959年6月,定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596’,广大科技人员都憋了一股劲,就是死,也要把‘596’搞出来!”
“知耻者近乎勇。”1962年,中央批准实现核实验“两年规划”,并成立了由周恩来为主任的十五人专门委员会。次年3月,从全国抽调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都憋着一股劲,投入到原子弹研制的大军中。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彭桓武;力学专家郭永怀;化工专家姜圣阶;物理学家王承书以及朱光亚、邓稼先、程开甲、周光召等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都告别家人,甚至隐姓埋名,走进了祖国西部的戈壁荒滩。
〔青海海北核武器研制基地:荒原、平房、试验室、厂区大门、原子弹模型。无垠的戈壁滩上,风吹草低,牛羊散放在昔日的试验场上……〕
王淦昌当年经常坐一辆卡车,沿着这条碎石铺成的小道,去试验现场。他当时化名“王京”,意思是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北京。
〔王淦昌:“因为我说过:‘我愿以身许国!’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当时国家的最高机密。在这片戈壁滩上,我隐姓埋名,呆了十七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彭桓武第一次走进青海高原这片叫金银滩的核武器研制基地,是1963年的秋冬之交。其时,这里刚建起几幢暖楼,不远处,是一片帐篷的连营。
彭桓武:“我们科研人员住进了暖楼,而李觉将军等基地领导干部们全住在帐篷里。夜里,高原上寒风呼啸,我伫立窗前,久久不能入睡。我想:只有共产党的干部,人民的干部才能如此重视科研工作,如此爱护科学家呀!”
周光召:“制造原子弹,好比谱写一篇惊天动地的文章。它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技人员不下十万人的努力完成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甘肃酒泉的一个秘密工厂组装完成,通过专列运抵罗布泊试验基地。
1964年10月14日,张爱萍在中国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宣布了中央的命令:经中央军委研究,原子弹试验的零点时定为1964年10月16日十五时(北京时间)。当晚七时,组装好的原子弹被送到一百零二米高的铁塔顶部,并安装完毕。10月16日早晨六时三十分,人员撤离试爆现场,基地负责人张蕴钰和李觉、工人赵维晋乘坐吉普车到塔下,将原子弹的心脏———XY小球接插上。十四时五十九分四十秒,主控站操作员按下了电钮,十秒钟后,整个系统进入自控状态,当它从十倒转到零点,按事先的设计,原子弹进行着爆轰、压缩、超临界、出中子、爆炸的全过程。顿时,强光一闪,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成功的欢呼声中,张爱萍将军抄起话机,向周总理报告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周总理问他:“你们能不能肯定是核爆炸?”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才将喜讯报告给毛主席。
〔狂欢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抢购《人民日报》号外。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毛主席向有功人员敬酒……〕
当天,中国政府向世界发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并就此发表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更多内容详见《共和国之最图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