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一次构建水稻基因组物理图
1996年6月在洪国潘研究员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水稻基因组物理图。
根据中国的国情、未来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当今国际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趋势,国家科委于1992年8月正式启动实施水稻基因组计划,并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水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最终在分子水平上解开水稻全部遗传信息的研究计划。水稻基因组由12条染色体组成,总长度为4.3亿核苷酸。水稻基因组计划包括三大核心内容,即水稻基因组遗传图、物理图的构建和DNA全顺序的测定。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从事水稻基因研究,其中日本已于1994年构建成功了水稻基因组遗传图,从而使构建水稻基因组物理图成为集中的研究内容和竞争的焦点。根据物理图,能够解开水稻的全部遗传信息之谜,而且通过定位克隆等技术,可以高效而系统地为农业遗传育种提供所需的重要基因及有关信息。
32.第一家商业网站
在形形色色的网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回望第一家网站青涩的成长经历,尤其令人感慨。尽管少不了摸索和坎坷,这颗燎原的星星之火,无疑引发了我们生活方式的质变。在被网络的魅力所征服之后,很多普通人现在成为网络的构建者,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彩世界,在我们眼前展开……
对于现在每天都与互联网纠缠不清的人来说,没有网络的日子,似乎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也许很多人都无法相信,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的诞生,不过是十年出头而已。
1995年10月31日,张朝阳特地选择自己31岁的生日从大洋彼岸登上飞机。回国创业的决心,让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生日更多了一份“新生”的意味。
1996年8月,ITC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年底,张朝阳花了两万元人民币“攒”了一台服务器,并把这台服务器放到了北京电信(现在是北京网通)刚刚建成的主干网上———这是中国的第一台商业服务器托管,也是中国的第一家商业网站。
33.第一枚国产CPU芯片
曾几何时,大到高性能计算机,小到数码相机,我国每年数以亿计的微处理器芯片全部依赖进口,“空芯”使我国信息产业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困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奋起直追,先后攻克一系列芯片关键技术。我国国产芯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更多内容详见《共和国之最图鉴》
龙芯产业化基地负责人张福新最近非常忙,经常是北京、江苏两地“折返跑”。即便这样,他也非常高兴。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多年的目标终于要实现了———位于中科院计算所附近的全国第一家龙芯电脑实体店装修一新,寒假前将开门营业。而在几年前,别说开龙芯电脑实体店,就是整个计算机行业竟无一枚“中国芯”,中国人往往是卖一台电脑只赚一捆大葱钱……
34.第一根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专线
1993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专线开通后,美国政府以Internet上有许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种资源,不能让社会主义国家接入为由,只允许这条专线进入美国能源网而不能连接到其它地方。尽管如此,这条专线仍是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专线开通后,国家基金委大力配合并投资30万元,使各个学科的重大课题负责人能够拨号连入高能所的这根专线,几百名科学家得以在国内使用电子邮件。
35.第一条海底光缆
1993年12月15日,中国的第一条海底光缆———从上海南汇至日本九州宫崎、全长1252公里的中日海底光缆正式开通。这条海底光缆系统通信总容量达7560条通话电路,相当于建于1976年的中日海底同轴电缆的15倍以上。中日海底光缆的开通,使中国国际通信能力增长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