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金彩漆餐具——1984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赠 |
2009-03-30 |
|
描金彩漆餐具——1984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赠李先念
这套描金彩漆餐具是1984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伊万·阿尔希波夫来华访问时赠送给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餐具为一只造型新颖别致的鸭形汤钵,另附12把汤勺。钵体呈浑圆肥硕的鸭身状,鸭头和尾巴作汤钵的两耳;底部略去了鸭腿,乍一看让人觉得胖乎乎的鸭子正浮在水中呢。礼物的特殊造型,加之当年阿尔希波夫的中国之行象征着经历严冬的中苏关系开始解冻,已露出春的征兆,这一切正可谓应了一句中国古诗“春江水暖鸭先知”。
自从1969年9月11日中苏两国总理在北京的机场匆匆会晤之后,中苏两国除了没有解除外交关系外,整整十年没有任何政治接触。进入1979年后,中苏面临着是延长还是终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1979年10月17日,中苏开始了关于两国关系的谈判。1979年12月3日结束的第一轮谈判没有什么结果,但意义非同寻常。直到1982年10月才又恢复中苏两国关系的谈判,此时称做“中苏副外长级特使磋商”,中苏特使定期在两国首都进行会晤。进入这一阶段后,中苏关系逐渐得到改善,两国高层次接触增多。
1982年11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前去莫斯科参加葬礼,实现了自1969年9月以来两国领导人的首次接触。1984年2月,继勃列日涅夫之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逝世,中国又派出了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为首的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葬礼。有人评价这个时期的中苏外交是“葬礼外交破坚冰,政府磋商扫障碍”。
1984年12月下旬,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伊万·阿尔希波夫的中国之行,成为当时中苏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阿尔希波夫原定于1984年5月10日动身来华访问,可在最后一刻,苏方宣布因“未准备好”而推迟访问。当时在国际上曾引起各种议论和猜测。但是,正如阿尔希波夫后来所说,由于“客观上我们两国努力使几年来中苏双边关系中出现的积极发展趋势稳定和加强”,他的中国之行最终得以实现。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样一位高级官员访华意味着“中苏对话进入了新的阶段”,是“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
访问中,阿尔希波夫不时流露出对中国的念旧之情,访问结束时他尚觉意犹未尽。他走访当年在北京东郊民巷一带的住处时说,北京变得让他都认不出来了。他喜欢吃中国菜,爱喝龙井茶。在人民大会堂,他端起一杯热茶喝得畅快极了,他已有二十多年没喝到这种茶了。当服务员送来咖啡时,他说我不喝咖啡,自从到中国以后,我就爱喝绿茶,尤其是龙井茶。抵达北京的第一顿午餐,吃的就是他喜欢的中国菜红烧大虾、脆皮鸡等,饭后还要来一杯绿茶。
这么多年没走动了,阿尔希波夫故地重游,拜访老友,礼数是不可省的。他在与中国领导人会见时,赠送了一些礼品作留念,成为这一阶段中苏两国接触和交往已经向高层次发展的实物见证。其中阿尔希波夫副主席赠送给李先念主席的这套描金彩漆餐具,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形象的器物语言特征。
餐具以轻质木料制胎,先罩深色底漆,再在漆地上用金漆和彩漆描绘饱满圆润的传统花卉和枝叶图纹,最后罩一层清漆,使器物色泽鲜艳光亮。彩绘漆器是俄罗斯最具地方色彩的传统工艺品,主要品种包括帕列赫镇的彩绘黑漆器、霍赫罗姆村的彩绘金漆器和扎戈尔斯克城的玛特留施卡彩漆套娃等。霍赫罗姆村的古老作坊,专门生产日用木胎彩漆器皿。早在17世纪,那里制作的朱红或黑红色漆地上描绘着金色花纹的各种器物,就已经流传到中亚、波斯、非洲和美洲等地,被人们称做“霍赫罗玛”,享有盛名。现在,传统的俄罗斯漆器工艺品,经常作为国礼出现在不论是前苏联还是俄罗斯的对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这套彩漆餐具中,可以大致领略俄罗斯彩绘金漆器的迷人魅力。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苏关系的松动、缓解和恢复正常,在世界上引起的震动和产生的影响难以一言道尽。在所有的重要事件和重大举动之中,1984年隆冬时节阿尔希波夫的访华有着特殊的意义,带给追求和平友好人们春的希望。他此程送给李先念主席的这只可爱的“鸭子”,就像是一位春的宣告者:春天不会远啦!春水的暖意使它欢快,它扬着可爱的脑袋,圆睁着惊喜的眼睛,一路凫水游来,仿佛报告着中苏关系的寒冬即逝,美好的春天就在眼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