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说如今热度惊人, 但它能走多远,有多大的价值,还让人心存疑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叫亚当斯的美国人用他的画笔塑造了全球最有名的上班族——呆伯特。书中这个方脸、翘领带的计算机工程师,总能用他的“装笨大法”,化解职场中大小难题,在尔虞我诈的生存游戏中所向披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0多年后,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方式,续写、改编着“呆伯特”的故事。从2006年推出的《圈子圈套》三部曲、《输赢》,到2007年出版的《基金经理》、《杜拉拉升职记》,都是以企业商战、职场攻略、办公室政治、指导年轻人实现 “中产阶层梦想”为卖点。到了2008年,则更是“职场圣经”的红火年。以《无以言退》、《浮沉》为代表的几部小说,屡屡登上各类图书销售榜榜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职场小说逐年升温的繁华表象后,难免存有隐患。最近,新一期搜狐网新生活论坛就将目光锁定在了职场小说,邀请多位专家一起分析其今世与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圈子圈套》被很多人当作职场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作者王强,从入行时的IT底层销售,一直做到了跨国软件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几乎把IT业许多岗位都做了个遍,由他道出那些商战内幕、行业八卦,自然值得信服。或许王强写作时,多少也有些“揭秘爆料”的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说,《圈子圈套》与现实的对应,还要靠有心人玩味挖掘。那么2007年的那部《浮沉》,从最初在天涯社区上连载,就让人们和“微软大中华区前总裁陈永正辞职事件”扯到了一起。虽说《浮沉》的作者崔曼莉一再澄清,她的书绝对和微软无关。但她偶尔也忍不住说:“像陈永正这样级别的外企高管,都能说走就走,而且不得不走,真是让人心中五味俱全,觉得该写点什么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次搜狐的新生活论坛中,崔曼莉回忆起当年《浮沉》的热卖,仍觉得“揭内幕”并不是主要方面。关键是这本书像面镜子,映照出了每个职场人的内心。在她看来,每个人其实都渴望通过文艺作品看到自己的生活,即便书中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叹息,都可能引发阅读者对自己生活中那些咸酸况味的大段冥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外,职场小说的兴起,也和近几年西方企管图书由热转冷有关。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管理经验”和“职场生存法则”,对读者而言,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而本土职场小说,则带有真实感与时代感,读来让人觉得实用、亲近。当书里那些被我们设想成“自己”的有志青年,最终披荆斩棘,功成名就。大概也圆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梦。其心里的激情澎湃,自然可想而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职场小说之所以火爆,还与它的“实用功能”有关。一些优秀的职场小说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提前了解职业信息和职场生活,从而进一步思考自己的“天赋”和“天职”。 tujian.org 另外,很多职场小说的作者,都已在商海打拼多年,有些已经位居高层。他们现身说法,指导读者如何与同事相处、和老板斗智斗勇,如何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让人读来很有启发。甚至有不少企业,把职场小说作为员工的内部培训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下,白领们都对职业生涯惶惶不安。而此时,刚好为那些“激荡人心”、“指点迷津”、“抚慰伤痛”的“疗伤系”职场小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沉浮2》就会将故事背景移植到这一历史时期。然而,由于职场小说的热销,跟风成了必然。很多作者不仅文学水平欠佳,对所写行当还都缺乏足够了解,就下笔写作了,这也就造成了市场的良莠不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即便是那些已经获得认可的作者,眼前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如果只是一味地猎奇和揭露阴谋,大量堆砌职场技能和管理经验,而不去关注小说中最能打动人的,那些或柔软或深邃的人性,恐怕也就会沦为“口水版”《孙子兵法》,职场小说便真的昙花一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