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脸柯云路17部小说记录30年(图) |
2009-04-29 |
|
| 《新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顾三十年,柯云路与《新星》或许是不能绕开的话题。”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说。当年《新星》的发表和热销使柯云路备受瞩目,它被海内外视为“中国政治改革的标本。”而今年《柯云路文集》的出版让文学界、出版界对柯云路重新认识与发现。
这次出版的文集里,《新星》、《夜与昼》系列与《蒙昧》、《黑山堡纲鉴》系列代表了柯云路前十年及后二十年的文学主流,此次均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此外,《嫉妒之研究》、《父亲嫌疑人》则属于先锋探索,《超级圈套》写商战、《东方的故事》写爱情。特别要提到的是《芙蓉国》,这部构思了二十年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2000年曾化名“辛克”出版,这是首次署名“柯云路”与读者见面。
文联出版社社长宋建民说,《新星》电视剧当年热播,万人空巷,但是柯云路绝非人们通常印象的“只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更绝非人们包括一些权威评论所认为的其主要文学成就是《新星》、《夜与昼》、《衰与荣》这几部改革经典,更远非某些舆论造成的误读——柯云路在那之后就偏离文学“变脸”干其他了。其实柯云路后二十年创作的很多好作品被埋没,至今社会上很多人根本没听说过《蒙昧》、《黑山堡纲鉴》,更少有人读过这些作品,着实让人遗憾。而遗憾也正是此次出版的潜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名评论家白烨认为,柯云路作品是被其前期《新星》、《夜与昼》、《衰与荣》的光环所掩盖,但其作品的深度、广度、社会性以及探索性的延展更多地集中在其后期的文学创作中。《牺牲》、《蒙昧》、《黑山堡纲鉴》等众多好作品更是埋没在图书市场里很多年,现在到发掘的时候了。
中国小说协会常务副会长、著名评论家雷达认为,柯云路在当代文坛来说,是唯一的一个连续全景性记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作家,十七部小说从不同的社会层面、人性视野展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白烨也认为柯云路是三十年发展变化的缩影:“我们有很多作家在这三十年中参与了前半截,后头就有些淡出了。还有一些作家是中途冒出来的,前头没有作品。柯云路是始终介入和参与的,是一个完整的贯穿三十年创作的作家。”柯云路的作品是不同时期时代情绪的概括表现,包括前期像《新星》这样的作品,不是一般性地写社会层面的生活和故事。他写那个时期新旧体制的矛盾和斗争后面人们在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躁动。
说起“柯云路现象”,“变”是一个话题。柯云路自己说:“相比起前十年的写作,我后二十年的写作是比较寂寞的。我自己穿插地写了点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引起过轩然大波,于是,很多媒体把我称为‘中国最会变脸的作家’,其实我没有变呀。我的不变是我一直在探索,我要做一些重大的社会命题,而且都是按照我的良知来做的。”他还认为,如果说当代人知道柯云路,是因为《新星》,那么,后人能够记住柯云路,应该是因为《芙蓉国》。“我希望后人再说起我,说起《芙蓉国》、《蒙昧》,《牺牲》,《黑山堡纲鉴》和《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会说柯云路做了一件文学家应该做的事,一个思想者、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李峥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