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侦探题材热 尖叫和心跳借文学还魂 |
2009-04-29 |
|
最近一个时期,“侦探题材”又成为国内文化消费市场的热点。连环扣般的悬疑推理把文学、话剧、影视连成了一线,紧张而充满各种可能的人生演绎让人欲罢不能。这情形让许多业内人士看到这一热点背后正在起着变化的某种文化消费心态,窥察到内含的纷繁复杂的社会情状。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尽管世界性的经济金融危机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对于文学阅读来说,侦探小说依然保有新鲜的活力。《纽约时报》最近公布的新一期小说畅销书排行榜,美国侦探小说大师迈克尔·康奈利的第19部小说《黄铜判决》首次上榜就问鼎冠军,与非小说类畅销书《雪球:沃伦·巴菲特及其人生经营》并列第一。视野转向国内,2006年成功引进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系列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两年来已成功推出“阿婆”的42部侦探小说,累计发行10万套,单本数量逼近400万册,这在日益低迷的出版业中,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侦探小说热销知识阶层
对侦探小说的消费欲望,从文学出发,一直延伸到舞台、荧屏。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就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海的话剧舞台最热的演出非“阿加莎”莫属。从最初的《捕鼠器》连演4轮,轮轮满场,到最近的《无人生还》、《蜘蛛网》,所有的“尖叫”和“怦怦”的心跳,全部借侦探小说还魂,离开我们许久的“阿婆”,在这个演出季中惊人地“复活”了。而荧屏上,各种推理悬疑大戏轮番上演,且不管质量如何,毫无疑问它们一次次地刷新着收视纪录。不止是这样,作为影视和舞台剧的母体,侦探小说正在知识阶层读者群中热传,除了英国老牌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系列和新版《福尔摩斯探案集》外,来自美国的劳伦斯·布洛克、雷蒙德·钱德勒、迈克尔·康奈利和瑞典的舍瓦尔等推理小说大师的经典作品,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引领着一股“凉嗖嗖”的侦探小说阅读热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尽管一些声名赫赫的作家如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埃科的《玫瑰之名》以及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声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但依然挡不住有读者站在侦探小说的立场对它们进行评论。就连著名作家王安忆也挡不住对侦探小说的喜爱,写出了一本向阿加莎致敬的研究集子《华丽家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以个人视点去检视阿加莎笔下的人物。在书中,王安忆不仅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超级“粉丝”,还用绵密细致的笔调,指出波洛、马普尔小姐等克里斯蒂作品中的侦探形象,就是女作家手中挑绷的绳,道出了克里斯蒂作品是如何久读不厌的缘由。钱德勒《漫长的告别》出版前,作家阿城甚至主动给出版人打电话,问他要不要给即将发行的钱德勒的书写导读或者序。
港台一批精英知识分子也是侦探小说的忠实“粉丝”。台湾作家朱天心评价布洛克是类型小说大师又是一位不愿驯服的越界者。香港电影导演王家卫自称是布洛克的铁杆“粉丝”,甚至主动与布洛克联系商谈合作拍片,布洛克为其创作的《蓝莓之夜》是他最欣赏的剧本之一。
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空间
出版了那么多侦探小说后,出版业同行们纷纷看中了这个类型小说的潜力。很多铁杆侦探小说迷,都会定期瞄着国外的出版情况,一旦中文简体版出慢了,有些心急的读者就会去网购台湾的繁体字版。由于这一类小说的读者多是智慧型的,有些人一边看一边还会自己画图做推理。 tujian.org
除了图书出版,中国还有一份《推理》杂志,每个月发行三种刊物,两种半月刊和一种月刊,三种加起来每个月的总发行量也在10万份以上。尽管如此,这个市场的潜力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真正的侦探小说高潮在国内还没有到来。侦探小说走红有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唯经济论,它绝对是在世界经济最热的地方才有很大的市场。100多年前在美国出现了侦探小说,但是它真正热起来是在英国,因为当时欧洲的经济发展得更好,后来回到了美国,再到日本。
据悉,目前内地的侦探小说迷们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网站和论坛,还有人在淘宝网上专门开店卖繁体小说,因为港台地区已经有非常稳定的读者群,所以书目品种很全,不少侦探小说迷在找不到自己喜爱的图书时,会千方百计地通过网购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国内原创作品未到火候
以侦探小说为主打的新星出版社社长谢刚介绍说,他手里一共准备了50多个海外国家的300多本经典作品。除了钱德勒,“新星”同时还有上百部侦探小说正在翻译、编辑中。比如布洛克的“雅贼”系列、杰夫里·迪沃的“林肯·莱姆系列”、美国迈克尔·康纳利的多部代表作以及有着“美国的柯南道尔”之称的艾勒里·奎恩的经典作品系列等。而吉林出版社除了卡尔系列外,也会继续做古典侦探小说系列,坚持走“本格派”路线。与大量引进翻译国外的侦探小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原创作品似乎尚未到火候。谢刚说:“在我看来,国内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按照范达因的22条侦探小说规律来创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