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书《中国不高兴》的出版,民间知识分子宋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这位唯一参加了《中国可以说不》和《中国不高兴》两本书创作的重庆人,昨日向记者独家披露了《中国不高兴》出版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出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家乐神侃三天 侃出12年后的升级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宋强在电话里的声音不急不缓,说到《中国不高兴》的创作过程,他用了一句俗语“君子动口不动手”。
当年《中国可以说不》的出版策划人张小波决定在12年后推出一个升级版,去年10月3日,他把宋强、宋晓军、王小东、黄纪苏、刘仰等一批知识分子召集到北京郊区的一处农家乐一住三天。“这三天,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干,就是讨论、神侃,上午侃、下午侃,中午连午休都没有,就是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晚上喝喝茶,再继续讨论。”宋强透露,这样的神侃大会,连个讨论提纲都没有,“我们刚开始讨论的时候,是就从去年10月的两件大事开始的,然后就发散思维说下去,结果三天三夜的讨论,讨论出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书的内容”。三天闭关结束后,学者们各奔东西,宋强和出版社的编辑们则根据这三天的讨论录音进行分类和梳理,整理成文字资料,“书中99%的内容都是这三天讨论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讨论不设底线只是讲事实讲道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不高兴》一面市,就在读者中引起各种争议,其中最集中的质疑就是读者认为书中观点太偏激。宋强告诉记者,在那三天三夜中,学者们的讨论是不设置底线的,“只有在后期整理出书时,作为职业出版人我们才会进行必要的出版过滤”。对于外界的质疑,宋强称他们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不管外面说我们是激进分子还是太左,我们都不希望纠缠于这些无谓的解释,我们只是在讲事实讲道理而已”。宋强表示,《中国不高兴》的话语腔调让大家觉得有些不习惯,这是因为“我们从来不用文艺腔调说话,不用大家习惯的那种套路说话,我们只说自己想说的话”。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后期整理文字的过程中,编辑还会和学者们进行补充交流和跟进,而宋强本人还曾补充撰写了4万字的文字资料。这些严谨的做法,都是让这本不设底线的时政论集在挥斥方遒的同时也具有了严谨认真的精神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书名来自感慨“这事儿真让人不高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不高兴》一亮相,该书的书名就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冲击力。据悉,当初在农家乐讨论的时候,担任讨论主持人的正是出版策划人张小波。他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听学者们激烈讨论,每当讨论完一件新近发生的大事情,他就会摇摇头,颇为感慨地说:“这事儿,真让人不高兴。”感慨的次数多了,他一拍脑门:“有那么多让人不高兴的事情,这本书就叫《中国不高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外界对于《中国不高兴》出版的时机也颇多质疑,宋强颇为委屈地表示:“我们原本定在年初的图书订货会上推出,但是由于没有赶上,就定在3月的图书销售高峰期推出。再等到天气热了,图书销售就是淡季了。一切都是市场决定的,没有外界以为的那么多处心积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不”遭王小波批判 12年后“不高兴”还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年《中国可以说不》推出后,曾遭遇学者王小波的批评。王小波曾撰文称,大家对《中国可以说不》包含了三重的误会:其一,看到我国政府在对外交涉中讲道理,就觉得政府在怕洋人;其二,看到海外的评论注意到了这本书,觉得洋人怕了我们;其三,以为洋人怕了这本百姓写的书,官又怕洋人,结果就是官也怕了百姓了,老百姓的地位也就提高了。王小波辛辣地讽刺称“这是武侠小说里的隔山打牛、隔物传功之法。这其一和其二无须我再说,大家都知道是不对的,而且很没意思。其三则完全是小说家的题目,但我觉得这种说法完全是扯淡,因为就算洋人怕了你,官又怕了洋人,你还是怕官,这一点毫无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王小波已经去世多年,但是《中国不高兴》依然明确打出了痛责李银河等当红精英的宣传语。据悉,在《中国不高兴》一书中,作者们对“王小波神话的形成、王小波门下走狗等现象进行了批驳,对李银河的借势炒作也给予了批驳”。宋强表示,批驳王小波李银河并不是纠缠于他12年前对《中国可以说不》的批判,“他就是一个无法融入西方社会的失败主义者,我们在书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而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于“说不” 作者群写完书回到各自的生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可以说不》当年的作者只有宋强一人继续进入《中国不高兴》的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其他成员的集体缺席,宋强表示,当年那批写《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都在各自的领域里自得其乐,“我们当年并没有利用《中国可以说不》的高关注度去复制自己,写完那本书,所有的作者都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不希望靠那本书来谋取自己的现实利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于自己 仍是京渝两地奔走北漂族 tujian.org
宋强透露,多年来他依然是一个体制外的自由撰稿人,在北京和重庆两地奔走。虽然目前在为北京电视台的《北京记忆》、《电视纪实》担任总撰稿,但是他依然是一个在北京租房的北漂族。“即使是现在参与《中国不高兴》的这批学者,他们也真的是淡泊名利的,创作这本书时我们功利的目的是很淡的。”据悉,《中国可以说不》首印10万,参与作者则以版税的形式获得自己的报酬。记者胡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附:王小波评《中国可以说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近有本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对我国的对外关系发了些议论。我草草翻了一下,没怎么看进去。现在对这本书有些评论,大多认为书的内容有些偏激。还有人肯定这本书,说是它的意义在于老百姓终于可以说外国人,地位因此提高了。可能我在胡猜,但我觉得这里面包含了三重的误会。其一,看到我国政府在对外交涉中讲道理,就觉得政府在怕洋人——不讲理的人常会有这种看法,这是不足为奇的。其二,看到海外的评论注意到了这本书,觉得洋人怕了我们——有些人就是这么一惊一乍,一本书有什么可怕的呢?其三,以为洋人怕了这本百姓写的书,官又怕洋人,结果就是官也怕了百姓了,老百姓的地位也就提高了。这是武侠小说里的隔山打牛、隔物传功之法。这其一和其二无须我再说,大家都知道是不对的,而且很没意思。其三则完全是小说家的题目,但我觉得这种说法完全是扯淡,因为就算洋人怕了你,官又怕了洋人,你还是怕官,这一点毫无改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前,有个大学的青年教师,三十多岁了,每月挣三五百块钱,谈起对象来个个吹。他住在筒子楼里,别人在楼道里炒菜,油烟滚滚灌到卧室里。每次上楼里的公共厕所,不论打开哪一间隔间,便池里都横亘着几根别人遗下的粗壮的尿瓶子……除此之外,他在系里也弄不着口好粥喝,副教授一职遥遥无期,出门办件事,到处看别人的脸色——就连楼前楼后带红箍的人都对他粗声粗气地乱喝呼。你知道他痛苦的根源吗?根源在于领导上对他不重视。后来他写成了一本书,先把洋人吓得要死,洋人又来找我国政府,电话一级级打了下来,系主任、派出所、居委会赶紧对他改颜相敬——你知道小人物翻身的原因吗?就在于发现了隔山打牛的诀窍啊。这个故事没有什么针对性,只是在翻写话本里的《李太白醉草吓蛮书》,大家可以找原本来看看。话本里的李太白吓退了蛮人,得到皇上的宠幸,横扫杨贵妃、高力士,地位猛烈地提高了。假如今天的吓蛮书没有收到这样的效力,那是因为写书人酒还喝得不够多。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