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姚铁军策划、著名学者张颐武先生主编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一书的出版发表了热烈的讨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一书在客观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生动的文化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对于三十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成长,社会深刻变化的过程中,在文化方面发生的深刻的变化进行深入的描述和思考,由此揭示出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生的众多文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和意义。全书分正编和副编两个主体部分。正编以“小说”、“电影”、“戏剧”、“诗歌”、“散文”、 “电视”、“建筑文化”、 “前卫艺术”等八个点为基础,全面表现三十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其中包括对于大众文化的兴起,“文化热”的演化到传统文化的复兴,电影从“第三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的发展、从潘晓的人生讨论到“80后的成长”等诸多议题和历史线索进行描述和分析。既有具体的事例的详细介绍和探讨,也有对于宏观“大历史”的必然性的呈现,作者清晰地勾勒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文化的历史线索和发展脉络,绘制了一幅改革开放时代文化发展的全景图,对于其中的中国历史的脉动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书将“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中发生的诸多文化现象作为自己分析和探讨的对象,对于其中的历史的脉动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并通过这样的表现投射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和平发展、走向繁荣的历史所表现出的人民的选择。热情地歌颂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化的巨大变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一书在充分肯定和赞扬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之后,张颐武教授也指出了当下文化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在高端文化方面,中华文化的普遍性价值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还没有充分为世界所了解。二是在低端文化方面,大众文化的竞争力还远远没有和经济成长相适应。我们的文化在全球合法性不足,没有“说法”,同时吸引力不足,没有“魅力”。由于这两个问题的指出,就使得《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一书对中国当下文化状况的肯定和赞扬不是盲目的自欺欺人,而是有历史感、责任感和厚重感的任重而道远的自信;而由于这种自信又使得对当下文化状况存在的这两个问题的反思不会落入悲观之中,而是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和一种可能性。这就置中国当下文化于一种开放和发展的广阔前景之中,使得读此书的人居安思危,以一种真正的自信投身于中国未来的文化建设之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书名由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冯骥才先生提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延续了上海大学出版社精致美观又朴素大方的人文风格,令人爱不释手。(焦贵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召开的“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选题论证会研究论证,本书被评为全国改革开放100种重点图书之一,向全国社会读者推荐。本书获得上海文化出版基金资助,将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 定价:48.00元,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11.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