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30年作品选书系》出版 |
2009-04-30 |
|
上海作家协会和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昨天下午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座谈会暨《改革开放30年作品选书系》新书发布会,沪上部分作家和文艺批评家济济一堂,回忆总结30年来上海文艺创作和文艺出版的历史性变化,深刻体会改革开放赋予上海文艺创作出版的巨大意义和丰硕成果。与会者认为,在中国社会发生划时代变化的30年里,上海文艺创作及评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文艺出版获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198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重放的鲜花》一书的出版,不仅在文艺界引起轰动,更成为文学界拨乱反正的一个象征。以此为起点,上海又接连推出舒婷的《双桅船》、王安忆的《大理石》和《小鲍庄》,“小说界文库”连续推出中国文坛实力派作家的作品,影印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并续编了四辑共90卷。上世纪90年代后,上海出版的王元化的《思辨随笔》和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则把中国社会的人文思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赵长天、王纪人等与会者认为,上海文学创作在全国文学版图上所占的位置很小,但是,上海这30年,特别是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领风气之先,对中国文学30年影响很大。比如最早复刊的《上海文学》在几个重要关节点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上海文学》率先对“文艺是政治的工具”提出质疑,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1985年,《上海文学》的杭州会议,推动了中国文学“寻根派”的开始。《收获》杂志则在作品的发表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会上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作品选书系》由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孙颙主编,京沪文学专家吴泰昌、李敬泽、邹平、程德培等编选,精心挑选了改革开放30年中极具代表性的160余篇作品,对改革开放30年间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作了权威的遴选和展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