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图工程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阎连科:《风雅颂》是精神自传(图)
2009-04-30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阎连科 相关资料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耙耧山系列”蜚声文坛的作家阎连科,今年推出了以高校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新长篇《风雅颂》。小说一大学世即引起争议,不少读者纷纷质疑小说的真实性,认为贬损了当代知识分子形象。日前,阎连科参加了由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等召开的《风雅颂》研讨会。记者采访了阎连科。 周报:一位研究《诗经》的副教授,多年评不上教授,又遭到妻子的背叛,被送进精神病院,出逃后与妓女群厮混,最后退守“诗经古城”过世外桃源的生活——《风雅颂》的故事情节很有荒诞色彩。有读者坐实了书中“清燕大学”的原型即为北大,认为您贬损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阎连科:一部小说引起如此不同的争论和反响,这对作者来说是个鼓舞。那些认为我贬损知识分子的人显然是高看我了。我在写《风雅颂》时,一直没把它当成是知识分子题材,更没想过写北大,我只把它当作是我阎连科的精神自传,我想表达我自己的内心,解剖自己。最初我甚至把主人公名字就叫做“阎连科”,但后来还是觉得太怪了,就改成了“杨科”,反正读起来比较像。没想到小说出来后,所有人都认为是在写知识分子。假如当初就把主人公命名为阎连科,可能现在也没这么多争议了。 周报:许多读者批评小说与当下中国真实的高校生活有相当大的距离,质疑您对高校生活的体验。对此您如何看? 阎连科:我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教授,一座大学。如果有人认为,这样一个人物的精神状态不像高校教授,或者认为我本人应该多研究诗经再写此书等等,那么我觉得这种质疑并不重要。就我对文学的理解和追求来看,小说的精粹,我认为是精神上的绝对真实感。与精神的真实相比,生活的细节的真实就非常不重要了。你可以说这部小说的细节和情节有不真实之处,但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却绝对是真实的。而且一个长篇小说,一定是有漏洞存在的,就像一座大山,必然会有不美的地方,不然它只可能是一座盆景。 周报:小说开头,当副教授杨科提着专著《风雅之颂》的书稿回家时,竟然撞见妻子与副校长躺在大学上。杨科不但没有愤怒,反而对副校长下跪哀求。您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下跪”情节呢? 阎连科:直言不讳地说,我认为当下的知识分子就是软弱、不承担这五个字。当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这样,但其呈现的集体精神状态是如此。“下跪”这一情节恰恰最能体现知识分子的无能、无力、不承担,在相当程度上用软弱来对抗强硬,就像阿贵一样可怜可悲。许多知识分子看了《风雅颂》后不太愉快,对小说鸡蛋里挑骨头。我认为这恰恰说明,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触疼了知识分子的敏感神经。 周报:您以前的创作都是农村题材,这是您首次尝试写城市题材,写作中是否感到难以把握? 阎连科:这种题材上的转型与我的内心深处的转向有关。最近十几年来,我经历了太多的事,我有强烈的紧迫感,必须要把这些感受写出来,不然就无法进行后面的写作。小说使我的内心平静下来。我写过《受活》、《日光流年》、《坚硬如水》等作品,从解剖作者内心这一点来看,《风雅颂》做得更准确,更直观,读者可以最直接地看到阎连科的内心是怎么样的。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我的精神自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活动]五一假期阮次山杭州上海签售
    ·5月3日下午1王立群西单图书大厦签售新书
    ·至上励合人气激增 清新写真即将上市
    ·"网络游艺 人机对话" —《顾群业
    ·新书:《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
    ·在别处生活,看一场角度爱情
    ·《约翰·拉贝画传》:他改变了无数人的历史
    ·李承鹏跨界不说球反成文学偶像
    ·易中天马瑞芳"对掐":我就是个出
    ·郝明义:现在只是数字化阅读“新石器时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