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图工程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搜狐“读本好书”年度评选启动沙龙
2009-04-30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雨初:国人读书太过功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持人:下一个话题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阅读是值得我们推荐的,刚才其实老师也说到了一些,到底什么样的阅读生活是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进行推广的?另外,能不能再讲讲,大力推动阅读有区域、群体之分么?比如说着眼于年轻人,或者农民工类似这样特定的一些人群?再比如地域上有哪些地方我们着重推进的,因为现在我们国内的发展不太一样。 请大家再发表一下意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吴雨初: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不同的个体因为他的生活处境有不同的需求,作为我们出版人,因为我们全国有50多家出版社,我们每年要出20多万本书,来满足各种各样的阅读需求,这个品种的量应该是很大的,20多万种。现在大家不是无书可读,是不知道要读什么书。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境遇的这些人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如果你还是仅仅处于谋生阶段的话,你当然需要大量的关于谋生的书,如果你做厨师的把厨艺方面的书好好读一下,这是实际的需求。刚刚张教授用了一个词及物不及物,我说的是谋生、做事、审美、求道,也是一个意思。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阅读可以说是两大类,分几大类都可以,也可以从功利和非功利。功利性的阅读,他的生活会要求他自己选择,比如处在某个阶段,你要考试或者确实你的知识要更新了,或者你从事某个职业,这个生活会逼着你自己去选择你阅读的对象。但是现在我们讲到大众阅读,也许跟他的物质生活并没有特别密切联系的这样的书,所以我们可以说非功利的,怎么非功利法啊?审美、求道,当然像三联书店出了很多很好的书了。我经常跑书店,有一次到外地出差,结果有一位先生匆匆忙忙的跑到那儿找一本书,恰好是我们北京出版社书的书叫《北方佳人》,我马上把他拦住了,我说先生问你一下你为什么买这本书?后来他说这是我太太要读的,她让我买的。后来我马上说,这样吧,我给你介绍一本男人读的书,他说什么书?因为那个时候刚好我们出了一个《我是我的神》,那个书写的非常好,长篇小说,但是读这个小说比较困难,有80万字。他很高兴,说谢谢你给我推荐这本书,带回去两本书,两口子一人读一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想到张教授,因为我们很多次文学著作研讨会都有幸在一块听张教授发表高见。他刚才也说了读硬书,我倒是有一个建议,如果说给自己一个计划的话,我觉得从文化、历史、哲学、宗教里面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读的书,也包括一些小书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能够给自己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比如说每一年我读一本硬书或者一本觉得应该把它读下去的书,也可能是黑格尔的,也可能我们经典大师的。因为我读书不多,读书的水平也比较低,我去年就读了一本书,这本书94万字,读的非常累,但是我终于在一年之内读完了,不光是介绍我们北京出版社出的书,我还介绍一下别的出版社出的书,就是北大出版社出的,《艺术使人成为人》,实际上是一个教材,就是人文学的教材,我认为那本书写的非常好,尽管它有94万字,我仍然把它读完了。我觉得一个是你要挑选什么样的书,还有一个,你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读,我觉得解决这两个问题就会使自己有所获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程三国:如果说推荐书的话,因为我这个人有一个毛病遇见好书就要跟人分享,有一本书书名特别不好,我最高看的是在台湾买的,叫做《教养》,是一个德国大学教授写的,等于把在西方的欧洲的所谓的人文圈里面,就是所谓那种大家在谈事,你一说就知道他谈什么,关于整个欧洲文明各方面的东西全在里头,特别好,而且那个教授很幽默,看到好多事,包括整个世界闻名的源头,但是我们翻译成叫做《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特别特别差,我觉得出版人是误入歧途,但是原文很好叫做《教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你刚刚的话题不是推荐书,实际上你的话题说是阅读推广的重点,就是说在哪些方面需要重点推、哪些人是重点对象,如果说书可以分成功利、非功利,其实刚才诸位都讲到了,或者说我还可以再说一个角度,就是一类是所谓的迎合人性弱点的、满足人类欲望的,另外一类提升精气神的、弘扬真善美的,一件事是我觉得怎么舒服怎么来,另外一件事我觉得应该这样而去做,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和境界,如果说有这种区分的话,无疑重点是在后头。为什么呢?因为前者的驱动力足够了,就是说功利的那些为职业、为生活、为学习、为考试,因为他的动力足够了,他有一套体系在驱动他必须要做,可是那些东西是不够的。

tujian.org

打个比方说,人说懒惰还用提倡嘛,不用,懒惰是人的天性,提倡勤奋,勤奋不是人的天性,是要弘扬的,就是说后面的东西是需要弘扬的,而且弘扬是很珍贵的。所以我们提倡、要重点推广的话应该是这部分东西,前面的不用管了,他爱怎么着就怎么者,他爱看色情的看完就完,但是看完后果不一样,真正进入那个体验以后,所谓阅读的高峰体验那种感觉,那是一个境界,我觉得好多人不知道,标杆在那儿,告诉他那个标杆,你可以试一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那个高度,但是不妨一试,大家觉得有那个地方在那儿,就是说很多人一辈子永远看天空,天空很美,有可能看着地上,拣到很多钮扣和人民币,但是你告诉他有天空,可以看一看,重点放在这儿,这是关于什么题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二个,什么人,我个人认为无疑是儿童,儿童是最重要的,全世界的推广重点都是在儿童。而且在什么时候呢?上小学以前,中国这个教育制度很糟糕,一上小学把人都毁了。我发现很有意思,很多的母亲在他上学之前,他以为这个小东西出来以后他可以塑造他,可以使点劲改变他,那个时候什么看书、教育往里灌,最后发现什么也改变不了,但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引导他。一到小学以后,就变成了整个读书的格局就变了,我们读什么书变成考试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持人:整个过程都是功利性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程三国:这个考试心态很有意思,中国整个一部读书史就是考试史,基本上整个中国社会的阅读驱动力就是考试嘛,所以他就是一进入那个轨道以后谁也没办法,他没时间,全部时间被那个占有。可是小时候如果种下那个苗子、播下那个种,对书有好的质感,而且书有特别物理的东西,比如小孩太小不能接受放射性很强的屏幕,所以你要接触物质,物质的东西有价值。我问一个绘本专家,你那个绘本就那么几个字为什么印那么大?他说儿童心理学,这个也小孩一个空间感,你说空间什么他不知道,然后大和小,实际上有很多价值在里面,就是那种教育。所以我觉得阅读推广的重点,我觉得我们强调的不够,我们做的不够,应该放在儿童推广上面,一旦成人之后、一旦社会化化之后,很多人永远停留在功利层面上,有的人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也看机缘,但是我觉得全社会可以起作用的、从小可以做的我觉得就是儿童这方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持人:刚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地域的问题,因为程老师之前也做过很多年的书业观察,可能也会了解到,其实我们国内图书销售的均衡性差距是很大的,这个从我们网站读书频道的阅读上面也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读书频道可以看到我们读者群体会在什么地方最为集中中呢?北京、上海、广州、广东省、山东、浙江、江苏,地域上有没有什么集中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程三国:肯定有,但是那个事就复杂了,比如对一些广大边远地区来说没有书的问题,有很多时间,我小时候在农村就是没书,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比如我们可以捐一个希望小学,我曾经有一个想法,城里那么多有文化的人在北京弄一个大篷车,今天到某一个村里面或者某一个乡里面,去跟那些读者见面,他们也可能见到书见不到人,跟他们聊读书,让他们见到你们。比如这条路线完全自己自付,公益的,比如这条路线是走西北的12个镇,开车走,然后所有的费用自理,包括车、包括油,就是为了跟他们见面,这是一种方法,就是告诉他谈阅读的一些体会。像吴社长讲一些故事,个人现身说法也可以,我觉得很有意义,是一个公益活动,我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我估计呼吁各位肯定都支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何力:但是没工夫。我们有时间,要跟人家交流的人他有时间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程三国:他有时间,一定安排时间的,何总要去的话。所以这个问题确实是资源在中心,那个地方更需要,但是我觉得需要所有的方面努力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持人:呵呵,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比如读书越多经济越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程三国:对,实际上反过来可以这么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活动]五一假期阮次山杭州上海签售
    ·5月3日下午1王立群西单图书大厦签售新书
    ·至上励合人气激增 清新写真即将上市
    ·"网络游艺 人机对话" —《顾群业
    ·新书:《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
    ·在别处生活,看一场角度爱情
    ·《约翰·拉贝画传》:他改变了无数人的历史
    ·李承鹏跨界不说球反成文学偶像
    ·易中天马瑞芳"对掐":我就是个出
    ·郝明义:现在只是数字化阅读“新石器时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