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聘社科院外文所成为名誉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带着浓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口音的帕慕克称自己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依然“多产”。 本报记者 周晓东 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讯 (记者卜昌伟)昨天,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在中科院举行演讲,开启了他为期10天的访华活动。演讲主题为“我们究竟是谁——在法兰克福和卡尔斯”。帕慕克说,他每次创作都会深入主人公生活的地方走访调查,希望“发生的故事就像我们亲眼所见一样真实”。在满足当作家的同时,帕慕克透露他年轻时有当画家的念头。
tujian.org
帕慕克当天的演讲吸引了不少喜爱他作品的文学青年前来倾听。著名作家莫言,社科院学者高兴、叶廷芳、陈众议、陆建德、余中先等人出席了活动。莫言颇为专注,他边听演讲边在笔记本上做详细的记录。在演讲结束时,帕慕克从外文所所长陈众议手中接过聘书,成为该所名誉研究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帕慕克以他的作品《雪》的创作为切入口,畅谈了创作心得。据他介绍,早在2000年创作《雪》时,为了在描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主人公卡在法兰克福的生活状况,他来到了法兰克福。“两位朋友带着我四处参观。我们一起走访了古特鲁街附近的小公园,我书中的主人公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为了更好地想像卡每天从家里散步到城市图书馆的情形,我们步行穿过站前广场,沿凯瑟斯特拉斯往前走,经过商店、理发店和烧烤店,一直走到钟塔广场。我像个新手一样做了大量笔记,为每一个细节烦恼。” 帕慕克说:“我见了很多人,交了很多朋友。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故事中的母亲、父亲、房子和街道与生活中的非常相似,故事发生的城市也像我们亲眼所见一样真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帕慕克说,从七岁到二十二岁时,他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艺术家:“我在二十二岁放弃绘画开始写小说。现在我认为我想从绘画里得到的东西就是我想从写小说中得到的东西,那就是:将乏味、单调、希望破灭的世界甩在身后,去追求一个更深沉、富饶、更多样化的世界。正如马拉美所说,‘世上的一切都为了写进小说而存在’。毫无疑问,最有资格把世间一切纳入其中的艺术类型就是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帕慕克介绍,小时候,他的家庭里每个人都读小说,“我的父亲有一个大书房。在我还是小孩时,他会谈论几位伟大小说家——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从很早的时候起,所有这些小说家就在我的头脑里扎下根来。”帕慕克认为,现代社会、部族和国家是通过读小说来完成最深刻的思考。即便我们单单为了消遣、放松、打发日常生活的无聊而拿起一本小说来读,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想像我们所属的集体、国家和社会。他说:“这也是为何小说不仅要表现一个国家的自豪和快乐,而且要表现它的愤怒、脆弱和耻辱的原因。因为小说会让读者想到自己在世上微不足道的地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