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书中插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虽然自然力的侵蚀、社会的动乱、连绵的兵燹,加上人的愚昧和贪婪毁灭了其中的大部分,即便是这样,那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的价值和数量还是举世闻名的。使它们得到最好的维护与恢复以及最详尽的登录,是我们神圣的义务。前者旨在维护和恢复的是真正的文物,而不是赝品(很不幸,足可乱真的赝品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越来越多!),这就首先需要对文物“验明正身”,进行有效的鉴定;后者是为了弄清我国珍贵文物的家底,作为研究文物的参考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于前者,文物鉴定应当有三方面的人才的参与。 tujian.org
第一个方面,是富有经验的文物专家。他们往往是长期耳濡目染,终生浸淫于斯,因缘际会,见多识广,终成一代大师。不过,这些专家中的大部分年事已高,即便是解放时琉璃厂的学徒现在也早过了退休的年龄。他们的后继队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tujian.org
第二个方面,是考古专家。和许多文物专家一样,他们对文物的由来、文物的时代特征、有关文物的文字记载、文物辗转流落的经历都有深入的了解。有些文物的出土本来就是经过他们的手发掘出来的,这时他们就是文物的“正身”最有权威的鉴定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个方面,是有关的科学专家。他们掌握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出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的方法,应用于文物鉴定。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样可以用于作假,而且越是先进的手段作起假来就越足以乱真,甚至能够逃过许多经验丰富的行家的眼睛,这已经是世界范围的文物领域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对付这种情况,只有针锋相对,以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不以人的经验为转移的)与文物专家和考古专家的经验(高度依赖于人的知识与素质的)相结合,才能作出可信度最高的鉴定结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于后者,珍贵文物的登录,博物馆有着理所当然的责任,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私人藏品目录的公之于世,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中情况早已是这样,在国内以往强调得不够,但随着法制的健全,今后也会是这样的。以元瓷为例,元青花瓷珍品许多散落于国外,再加上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种种事件,许多原来在国内的珍品流失国外,时移世易,最后成为海外的博物馆和私人的藏品。可见缺乏一片资料,元青花瓷珍品的登录是不可能完善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很高兴知道澳洲华人宁志超先生的《中国早期青花瓷史鉴》即将出版。宁先生对早期青花瓷有着浓厚的兴趣,除自己收藏外,还广泛研究了国外许多大博物馆的珍藏品,这些都成为这本书的写作材料。当然科学问题可以切磋,世界上收藏元瓷的博物馆和机构也不能遍历,但作为一家之言和一得之见,这本书显然对上述二者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宁先生的努力无疑是值得称赞的。(冼鼎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早期青花瓷史鉴》 tujian.org
本书系澳籍华人、世界级青花瓷收藏专家宁志超、李佶夫妇二十多年呕心之作,该书的出版过程颇为曲折和传奇,它的诞生不仅弥补了一项国内和国际空缺,而且必将引起一场青花瓷的革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宁志超先生出生于收藏世家,叔叔曾担任东北大学校长,父亲担任过张学良的侍卫长,家中藏有几百件青花瓷珍品,以及毕加索、梵高、张大千等多位大师的名画,现正筹建一家私人博物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书以面貌全新的理论和史料,七百多幅稀世珍品图片,阐述了中国早期青花瓷的流变和现状,既有学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并以独树一帜的观点打开了笼罩在青花瓷身上的种种迷雾,对世界文物收藏界也将掀起一场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书由史树青、李学勤、宿白、李伯谦等多位大家和两位中科院院士鼎力推荐,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为中国青花瓷收藏界树立了标杆。 tujian.org
本书英文版也正在翻译,很快也将在世界各地陆续面世。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