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将“国学革命”进行到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台湾《国学基本教材》首次在大陆出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国学基本教材》开启了“国学革命”的序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台湾的《国学基本教材》在内地出版了。这套教材的出版,预示着一场不可抗拒的“国学革命”正在拉开它的序幕—— tujian.org
这是对“五四”运动以来,全面背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对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废弃文言文教科书的革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对1960年代后,刻意丑化和践踏中国文化基本价值的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对1980年代以来,用西方学术霸权殖民中国人文思想的革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也是对21世纪之后,形形色色的、歪曲与误读中国古典文明的“国学热”的革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将是一场浩浩荡荡、翻天覆地的革命!在未来中国的文化进程中,一切行动、言说与事件都将指向这场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它大势所趋,因为它法自天道;它摄人魂魄,因为它源于人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因为“革命”一词在传入中国之前,本意就是“复辟”,就是指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周期性运动。 tujian.org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将以“国学革命”的方式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国学基本教材》将让“国学热”回归理性 tujian.org
这是一套在台湾历经了40年教学实践与检验的国学教材,它汲取了台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经验,影响过一代又一代台湾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tujian.org
这套教材完整解读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价值与中心观念所作的最具普及性、也最具现代性的一次阐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它的出版,表明内地“国学热”正悄然回归到一个理性建设的阶段。近三十年以来,内地的国学研究一直偏重校勘文献、考据史实、析解名物,几乎少有学者认真做过国学的现代阐释工作,使中国传统思想的微言大义根本无法进入公共话语平台,更不用说指导普通民众的生活与认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国学热虽引发了一些国学书籍的出版,但大多带有偏颇的个人视角。它们对国学的解释方法是混乱的,它们对文化的评价系统是偏颇的,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传达甚至是谬误的。国学似乎热了,但热的是权谋诈术、是风水阴阳、是求签卜卦、是歪曲历史,而症状也表现为民热官冷、商热学冷、下热上冷,真正可能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统人文精神,在这场“国学热”中却未得到真正弘扬。 tujian.org
3、《国学基本教材》目标就是培养核心价值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套教材将让我们了解到,国家认同的前提是文化认同,而只有通过共享一个世代更迭的文化共同体,我们的记忆才能保持鲜活,我们在现实中才能感到光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虽然永远都有在变动中,但任何民族都不可能抛弃它的传统文化而重新开始。在一个国家所有的精神力量中,只有它的传统文化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虽然每个民族的传统都面临现代化的问题,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绝非只有“西化”一条途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学基本教材》真正地实现了以“中国方式”解读中国的人文精神,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言说体系。它既从现代性的角度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诠释与弘扬,也以它的社会性丰富了我们对中国传统精神价值的认知与理解。 tujian.org
这套教材把培养一种成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它的首要目标。可以说,这既是对“五四”思想境界的一个超越,也是我们重新接受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与精神的一次尝试。因为教育的目的,从来就是为了塑造社会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帮助民众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群体、与自然、与历史、与国家、与财富等各种关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过40年台湾的教育检验,这套教材可以说实现了这个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国学基本教材》告诉我们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套教材可以让我们全面地了解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论语》坚信德行是可以学习的,德行的典范叫圣人,则人人有望成为。这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相信人有创造自我的能力。诸德圆融的最高境界便是“仁”,《论语》中虽有109个“仁”字,却没有一处为仁下过明确的定义。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经历不同,所以成德行仁的方式也会有差异。《论语》还提出儒家是“为己”之学,也就是说学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家庭,更不是为了所谓的社会需求,而是为了发展我们自身的人格。它强调“为仁由己”,肯定每个人都有他的内在道德资源,都能通过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实现道德的完善。需要指出的是,儒家这里的“己”,并不是西方文化中所指称的孤独的个体,而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一个中心点。儒家的个人观,是由独特的社会关系和公认的角色构成的,个人只有通过这些角色和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满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孟子》的中心学说,则是人性本善。他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足够的资源,通过反省来发展我们的人格。而我们的人性,可以从我们最根本、最有价值的感情来体现,比如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也即常说的四端:仁、义、礼、智。孟子还提出了儒学上的四大问题:人与禽兽有何区别、公益与私欲有何区别、道与霸道有何区别、野蛮与文明有何区别,也就是所谓的人禽、义利、王霸、夷夏之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所呈现的是一种步步深入、层层扩展的修身哲学。它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它的终极目标。它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像一个逐渐向外扩展的同心圆,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到国家、到世界,乃至整个人类,呈现出一种完全开放的人文精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庸》体现的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价值信念:如果我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人性,我就可以了解别人的人性;如果我可以了解别人的人性,我就可以了解物性;如果我能真正地了解物性,我就可以“参天地之化育”,可以参与天地的创造了。《中庸》强调,这一切的实现,都须以“至诚”作为前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这些篇章我们可以领悟,儒家的人文精神一直涵盖了四个层面,即个人、群体、自然、天道。所以人的一切行为与修炼,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心与天道的和谐。钱穆先生在去世前曾说,他有一个彻悟,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也将成为未来世界文明与全球伦理的核心理念。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学”从来就是一个暧昧的词,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暗含了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边缘化了的命运。可以说,这两个字本身,就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学人,为抗争“西学”殖民中国文化而作出的努力。而“国学革命”不仅仅是为了争取中国学术话语的独立,更是为了重构一个全体民众可以共享的文化共同体,藉此唤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认同的新秩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天的世界,除了极少数伊斯兰国家外,西方学术霸权几乎侵占了所有人类的文化领域。即使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没出过国,不懂外语,但他理解事物的方式、思考问题的逻辑、评价历史的标准、确立人生的意义、包括学术研究的体系等,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的。1935年,王新命等10位教授就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中他们痛陈道:“中国在文化的领域中是消失了;中国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它的特征。由这没有特征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所化育的人民,也渐渐的不能算得中国人。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从文化的领域去展望,现代世界里面固然已经没有了中国,中国的领土里面也几乎已经没有了中国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们所说的状况,虽然毫无改变,但在70多年后的今天,内地终于正式出版了第一套《国学基本教材》。一个蕴藏着二千多年文化宝藏的巨大仓库,它的大门终于对我们的教育体制、对我们的学生打开了。这只是开始——我相信,一场更为浩大的“国学革命”正在紧随其后地到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期望这将是一场“为天地立心”的革命,一场“为生民立命”的革命, 一场“为往圣继绝学”的革命,我更期望这是一场“为万世开太平”、永不落幕的国学革命!(《国学基本教材 / 论语卷》《国学基本教材 / 孟子大学中庸卷》,新华出版社2008年2月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源:叶匡政搜狐博客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