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闭关锁国到通商口岸的陆续开埠,从视高鼻深目的洋人为鬼魅到诚聘洋人做海关税务司、政治顾问、帝师……近代中国,实际上是在痛苦和无奈中经历了中外交往史上一个艰辛、曲折的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代,众多远渡重洋、怀揣各种梦想的洋人在中国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
他们中的一些人或因技术在握,或因语言优势,或是职业使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的甚至在关键的历史篇章中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故事。《洋人旧事》正是通过这些人物及其在中国跌宕起伏的经历,向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不同文化在最初的碰撞中所遭遇的一切,也为我们还原了这些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本书所涉及的人物大部分活动在清末民初,个人背景、职业和来华目的多不相同,其中许多人物是为今人鲜知的,如太平天国的洋兄弟罗孝全、清末驻昆明府的法国总领事方苏雅、甲午海战中“镇远”舰帮带马吉芬,还有在中亚探险路上滥杀猎物的普热瓦尔斯基、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向野坚一、临城劫车案中的“洋票”鲍威尔等等,无一例外,他们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成为近代诸多来华洋人中的佼佼者,有的更是通过抓住机遇和个人奋斗获得了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荣誉和地位。像马里逊作为基督教新教派往中国的第一个传教士,尽管自身命运饱受折磨,却因花费20多年心血执著翻译的历史上第一本中文《圣经》和编撰的《英华字典》而名垂史册;掌管中国海关长达45年之久的英国人赫德,被清政府加封为太子太保衔,这个头衔也是有史以来外国人在中国得到的最高荣誉;当过袁世凯政治顾问的莫理循,在上世纪初,早已声名鹊起的王府井大街竟然曾一度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而庄士敦,这位满脑子充满不合时宜的思想、做事情习惯特立独行的英国人,因为机缘巧合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最后一位老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追忆并讲述一百多年前的近代中国所发生的事件,是一个颇具难度的事情,毕竟那是一个动荡而又复杂的年代,时过境迁、资料缺失常常会让研究者望而却步。然而翻阅《洋人旧事》后,这样的担心却被喜悦替代了。正如作者在引言中所说的那样,这本书的叙述是作者在参阅了不少有关的原始文献、当事人日记、回忆录以及时人所作的传记、纪实等资料的基础上写就的。因而这样穿越时空的记录在经过作者精心的选择和再创作,成就了十七篇资料详尽、内容丰富的人物列传。在每一个洋人的“中国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曾经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人个人奋斗的心路过程,也通过这些故事,更具体、更生动地看到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国的状况和西方列强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深重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透过洋人看中国,借助故事看历史,在有关近代史研究方面,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颇为新颖的视角。作者的愿望是希望他的文字能够“尝试向读者再现远去时代的一个个背影,使这一页模糊的历史借助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变得具体、清晰一点”。看完这本书,这样的感觉很自然就呈现出来了,让模糊的历史更清晰,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这是读《洋人旧事》的最大收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