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读《汉书》,李陵是最让我感到唏嘘不已的人物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太史公曾因此人而惨遭腐刑,更关键的还是因为李陵本人的惨痛经历足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苍凉与悲壮。所谓杀身成仁易,忍辱负重难,贾涤非的长篇历史小说《李陵传奇之风云乍起》(新星出版社2007年12月),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糅合进作者本人丰富的想象,塑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李陵形象,真实再现了那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传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汉武帝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李陵尝以五千步卒对十万匈奴铁骑,纵横千里,杀敌数万,立下赫赫战功,却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而被逼投降,最终落得老母“临年被戮”、妻子“并为鲸鲵”,他本人则“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的惨痛结局。据史料记载,李陵降敌本来只是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报恩于国主耳”,正如李陵《答苏武书》中所言:“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后世的文学作品虽然不乏为李陵鸣不平的文字,但大多只是就事论事,很少有人能够深刻揭示李陵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更不能对李陵降敌的真正动因作出合理的推测与客观的评价,以至众说纷纭、毁誉参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贾涤非的《李陵传奇之风云乍起》虽然只是小说家言,却能够在尊重史实的大前提下,深入探讨李陵的内心世界,并对李陵的精神与个性予以细致入微的刻画,既写出了李陵自身锋芒毕露、难为世容的主观因素,又写出了“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的时代风气,对后人客观认识李陵提供了惊心动魄的感性资料。在中国历史上,成王败寇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向来只有成功的英雄,没有失败的英雄,在宗法制的伦理关系和政治需求面前,个人价值已被完全忽略不计。与其说不可逆转的时势偶然促成了李陵的悲剧,不如说他是那个时代道德观念与价值评判体系必然的牺牲品———从这个角度来看,贾涤非的小说写的固然是李陵的个人传奇,但同时也未尝不是一部有关专制王权的社会寓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读到的《李陵传奇之风云乍起》只是《李陵传奇》这部小说的第一部,很多人物刚刚登场,很多情节也刚刚展开。不过,单从这一部来看,我们已然能充分感受到作者的胸襟与气魄。其中无论是苍莽恢弘的大汉气象,还是雄浑粗犷的边塞风景,在作者笔下无不表现得意境雄阔、气势磅礴。而且,作者的年龄虽不大,但在故事的经营上却是匠心独具,显示出一种游刃有余的不俗功力,在处处设置悬疑、留有伏笔的同时,亦多有切中要害的深谙世情之言。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作者对霍去病、霍光、朱安世等历史人物的描述,往往能够以简练的笔法写出他们内在的精神气质。有些人物虽然出场不多,但仍然被他塑造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隐隐传递出一丝《汉书》的人物遗韵,让人击节赞叹之余,不免有痛饮三大白之慨。■王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阅读连载:《李陵传奇之风云乍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