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诸城农民走进社区学校 接受乡风文明教育 |
2009-04-30 |
|
学到各种致富技能 接受乡风文明教育
诸城农民走进“十分钟学习圈”
本报讯(记者 宋全政 通讯员 吴洪杰 张桂智)“今年俺养水貂没有一只生病的,产量是去年的近两倍,收入很可观,这多亏社区居民学校的技术培训帮俺大忙啦!”韩福坤高兴地说。他是山东省诸城市皇华镇王家庄子村的养貂专业户,家离朱家村社区居民学校1.5公里,步行10来分钟就能来到学校。平时没什么事,他喜欢到社区学校转转,有时找点特种动物养殖方面的图书看看。
诸城有13个乡镇(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2007年以来,在统一规划农村社区化服务的过程中,该市优先把农村社区教育纳入规划,不仅在13个乡镇全部独立设置社区教育中心,还在全市1257个自然村规划建设了208个社区,并建立社区居民学校,辐射周边五六个自然村,半径都在2公里左右。
诸城市教育局局长曲振和介绍说,按照“成教牵头,三教联动”的大教育观,他们整合了各类教育资源,打造农村社区“10分钟学习圈”,辐射周边多个村庄,开展农民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农民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在昌城镇几个农村社区转转,几乎同等标准的居民学校让记者很是惊讶。报告厅、微机室、阅览室、实验室、卫星地面接收站等一应俱全。“社区居民学校的教学条件跟城里的没什么差别。”镇教育办主任李洪文说,农民来这里咨询、查资料、看书、娱乐都很方便。
记者了解到,在诸城,每个农村社区居民学校都配套建设了文化体育设施,建立了图书室、微机室、报刊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休闲娱乐室、文体广场等设施,为农民提供远程教育、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业科普等服务……
“老师,复制和粘贴有啥不同?”“老师,新建文件夹点击左键还是点击右键?”“老师,怎样查生猪饲养资料?”……虽是晚上10点多了,但枳沟镇居民社区学校的微机室里仍然灯火通明,20多个学员有的在不停敲击键盘练习汉字输入,有的在上网,兴致正浓。辅导教师一会儿在大屏幕上演示,一会儿回答问题,忙得不可开交。
“原来俺农民哪摸过电脑呀,现在有了这个社区居民学校,大伙结伴来学学,几分钟的路,真是方便极了,等学会了,俺也买台电脑!”40多岁、家住邻村的村民邱国栋兴奋地说。
向非农产业转移培训一直是诸城密州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工作重点。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落户街道驻地的企业比较多,他们急需大批工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汇总了企业用工需求,印发了《街道企业招工信息》,通过中小学生发至每一个家庭。同时开设了机械、模具、木器等专业,对转移农民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一年来,招工培训1300余人,有878人被田龙铸业等多家企业录用。
曲振和告诉记者,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技术力量相对不错,他们主要是以项目示范带动农民致富,目前比较成熟的示范项目有26个,像贾悦镇的黑木耳、龙都镇的苗木栽培、密州街道办的食用菌大棚等,这些示范项目已带领农民增收468万元。
10分钟就能来到社区学校,“家门口的学校”大大激发了诸城农民学知识、学技能的兴趣。据介绍,除了各种致富技能培训班外,今年农村居民社区举办的网络知识、家庭教育、养生保健、计划生育等各类培训班共126期,参训居民20500人次,3万多农民接受了乡风文明教育。有了社区居民学校这个平台,各种农村社区服务和文明共建活动都有了用武之地,城里和学校的志愿者也纷至沓来,诸城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大大丰富了,就连当地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以及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发掘和保护。
“‘10分钟学习圈’切合农村实际,是三教统筹提升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创新之路。”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