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 万名能人进大学 |
2009-04-30 |
|
辽宁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由政府埋单对农村科技示范户进行非学历专业实用技术培训——
万名能人进大学
农村能人不花一分钱,就能到大学里和在校大学生一样,按照养猪、养花、种药等不同的专业上课学习,授课的还多半是名师——在辽宁,真有这样的好事,那就是“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
从2007年9月开始,辽宁省科技厅、农委、财政厅等部门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在农村科技示范户中选拔能人进入省内农业高等院校,接受非学历的实用技术培训。工程计划到2010年,政府出资为全省1万个建制村每村培养一名农民技术员。“专业设置上,根据辽宁优势特色产业,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辽宁省科技开发协调中心主任金野介绍说。
人过三十不学艺。这些风里来雨里去、习惯了自由自在的农村能人,4个月时间,能在课堂上坐得下去吗?
一张白纸好画画。教惯了大学生的大学教授,面对来自各地的“土专家”,能真正让他们学到东西吗?
“如果早学两年就好了”
养猪大户田荣秋,是沈阳市东陵区英达镇白泥场人,“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第一批学员。1994年开始养猪。2007年9月,参加了沈阳农业大学养猪培训班。培训不到一个月,赶上流行猪“高热病”,结果,邻居12户养的近千头猪全部死掉,损失惨重。
家中饲养员给在校培训的田荣秋打电话,说猪快不行了,拿头撞墙,头破血流。田荣秋以为是猪流行病,注射了,不顶用,把农大老师请到家中一看:链球菌感染,猪头疼。注射青霉素和炎毒血清,打了3天,痊愈了。然后,还对猪舍进行里里外外清理消毒。她感慨地说,如果早学两年就好了,邻居们的损失就不会这么大了。
经过4个月培训学习,田荣秋现在也成了周围有名的养猪技术能手。
“要让农民愿意听,关键是要用得上”
农民学员都是在一线从事具体的种养生产,怎样让这些能人学员在大学校园里留下来,感兴趣,听明白,学进去?
沈阳农业大学等院校,在教师配备上选择实践经验丰富、讲课生动的资深教师,教材大量采用视频资料。每个专业开设课程10科左右,其中理论和实用技术授课340学时,实践教学160学时。在培训期间,还组织学员到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种养大户那里参观、实习和现场实景教学100余次,并经常将学员带到课堂的病猪、病鸡现场解剖讲解。
“为农民上课,有的老师不太敢讲,不太愿讲。要让农民学员听得懂,愿意听,关键是要用得上。”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傅俊范教授,一丝不苟地上完了70个课时。“我上课,一是讲究语言风趣,二是既教简单的基础理论,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到了知识,更新了观念
沈阳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马彦令说,他们除了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外,还培养农民的现代意识,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和驾驭市场的能力,还组织农民学员上讲台,讲自己创业的经验教训,谈生产技术,互相启发,拓宽视野,全面提高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学校还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学员了解专业领域新动态。
4个月的培训使农民学员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大幅度提高了解决农业生产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思想观念有很大转变,市场意识明显增强,单打独斗式的小农意识让位于协调配合、共同闯市场的观念。
来自铁岭市昌图县的养猪大户郭淑范说,这次学习,彻底改变了他以前小打小闹的经营思路。2008年初,郭淑范利用学到的知识,制定了一份《生态养殖场标准化建设规划》,决定利用2年时间让自家的养猪场向现代、环保、无公害养猪场迈进。
辽宁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张强说,农民技术员培训工程,政府投资并不大,每人仅2000元,但发挥的效益远远大于这2000元。一、二期毕业的农民技术员毕业返乡后,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术立刻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不但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把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经营理念带到了乡村,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本报记者 何 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