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教育现代化”
一个北京农民心目中的新农村建设
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杜弋鹏)“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教育现代化。”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一位四十开外的果农边整理苹果箱边说。这话是昨天对十多位过路买苹果的人们说的。有人就问:“有多少农民这么认这个理儿?”农民说:“我身边的人都这么认为。”
在离这位农民不到一百里的城里,北京市的决策者们也认这个理儿。最近出台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就说,“基本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提升农业、振兴农村的希望所在,也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关键所在。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摆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化相适应,结构合理、灵活开放、机会均等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免收杂费、书本费,对困难学生实行食宿补贴。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组织优秀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加快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制定特困学生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扶助措施,形成不同教育阶段采取不同方法的教育救助体系。加强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以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提高劳动者技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提高农民扩大生产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要加大对农村妇女、大龄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残障人员等农村弱势群体的培训工作,为其学习劳动技能、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北京市大多数农民已经知道出台了《“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斋堂镇那位果农笑着说:“我们农民更需要文化、体育。休闲了,看看节目,听听歌,自己也表现表现,那活得才滋润。”他这话,应该可以代表全北京农民的要求。《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称,要“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以及娱乐场馆建设,消除社区文化中心、行政村文化室建设空白点。”要“丰富广播电视‘三农’节目,增加农村广播电视节目频道数量,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视质量,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实现所有行政村有线电视基本覆盖。”要“大力开展健康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坚持文化下乡等措施,依托农村文化资源,以城带乡,促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李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