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阳“金桥工程”有成效 解学困生升学就业难题 |
2009-04-30 |
|
设立中职预备班 组建校企协作体
辽阳市“金桥工程”解学困生升学就业难题
本报讯(记者 刘玉)记者近日在辽宁省辽阳市采访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初中校长碰到一起,聊的不是自己学校有几名学生考上重点高中,而是互相讨教全员升学的“秘笈”。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辽阳市高中阶段入学率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85.1%,2007年90.6%,2008年95%。
数字的背后是辽阳市政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心。近年来,当地借助“金桥工程”掀起了全市城乡初中追求全员升学的热潮。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在农村。前几年,辽阳市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有限。以辽阳县为例,该县初中毕业生每年约有5500名。全县有3所普通高中,能接纳3000人左右;一所职教中心能招收1000人。也就是说,每年有1500人没有地方读书。所以,给这些无处读书的学生找到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辽阳市政府将此作为自身职责。2004年,由政府架桥,打破城乡界限,市、县统一招生的职业教育“金桥工程”在全市全面展开。
“金桥工程”具体运作方式为:将初三分流的学生送到中职学校补齐初中文化课后,直接升入中职学校,从而完成第一次架桥,中职升学率力求100%;对于想就业的中职学生,由职业教育协作体(由辽阳区域内高职院校牵头,中职学校和相关企业为成员,以骨干专业或示范实训基地为核心,组建若干个职业教育协作体)负责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完成第二次架桥,就业率力争100%。
“金桥工程”的特点是保证分流出去的学生学得好。他们设立中职预备班,把“学困生”组织起来,单独编班,文化课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主要学习与中职学校专业对应的实用技术。中职预备班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不仅办学条件好,而且直接升学。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起来格外感兴趣。
直接升学,毕业后还能顺利工作,这让众多农村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看到了美好前景。而且,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一分钱学费不拿就上学。因此,“金桥工程”在辽阳市深得民心。
自2004年以来,职业教育在辽阳市倍受重视:每年30%的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还有300万元中职招生奖励基金。市政府将每年15%的教师节表彰比例用于中职招生先进个人。
“金桥工程”实施第一年,灯塔市王家中学就获得了10万元奖金,接着是五星中学、城乡接合部的市21中和城区的14中。
特别是14中,原来是一所薄弱初中,2005年和2006年实施“金桥工程”措施到位,成效显著,学校被市政府授予“辽阳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校长当选市劳动模范。市教育局为该校新铺了塑胶跑道、新建了4个理化生实验室,新添了很多教学仪器设备,还新建了水冲厕所,进行了围墙改造……短短两年,14中成了强校。校长徐广权连连感叹:“这两年我是名副其实的名利双收啊!”
奖励的光环十分耀眼,而实施不力的后果也很严重:一年亮黄牌,连续两年吃黄牌的,教育局就会建议相关部门撤负责人的职。近3年,已经有5名校长因此“下课”。
评价标准变了,好学校好教师的概念也变了。现在在辽阳,多少人考上重点高中没有太多人去关心,校长、教师都盯着“100%升学”,都琢磨着如何通过“金桥工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升学就业两不误。所以,才出现这样的局面:2007年,全市70所初中中有21所全员升学。2008年,又有18所初中全员升学。
《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27日第1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