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农惠农”凸显农业地区高职院校发展活力 |
2009-04-30 |
|
今年,湖北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村干班49名学员即将毕业,他们在校学习了农村政策法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知识及种植、养殖技术,将奔赴农村为建设新农村出力。图为该学院村干班的脱产学员在恩施州菜科所实训基地实训。杨顺丕 邱昌明 摄
目前,“特色立校”已成为不少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一大批高职院校率先作了探索和实践,但是从国家已批准建设的100所示范高职院校来看,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地区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不多。走什么路、办出什么特色,还依然困扰着许多农业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加强农业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促进众多农业地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贴农惠农凸显农职院校发展活力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加强内涵建设,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具体路径,突出发展优势,办出特色,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省铜仁市,是服务于铜仁地区乃至贵州经济的地方高职院校。多年来,围绕“强农稳区、兴工富区、旅游活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按照“需求引、产业拉、专业带、服务推”的发展路径,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办学之路,凸显了“贴农、惠农”的办学特色。
特色办学“显农”。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新农村”的办学理念,“校地携手、系村共建、多元结合”的办学模式,彰显了“贴农、惠农”的办学特色。
专业建设“贴农”。铜仁职业技术学院31个专业全方位为农服务,重点建设的药物制剂技术、畜牧兽医、设施农业技术、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全部“贴农”, 特别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紧贴生态畜牧业和医药制造业发展,依托校办兽药厂,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既培养制药高技能人才,又带动了畜牧业和医药制造业发展。
科技服务“惠农”。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3.6万人的涉农技术培训和“师生进村入户”等农技服务活动,带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在所帮扶的铜仁地区松桃县水竹村,人均年收入由3年前的600元提高到了目前的3500元。
人才培养“兴农”。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返乡就业率达62.3%。以入选中国首批“十佳大学生村官”的张阳(“十佳”中唯一的高职学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下得去、撑得起”的农牧、医药等行业的农村急需人才,促进了农村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特色办学提升了学院办学竞争力。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327人,毕业生供不应求,年均就业率目前居全省第一;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生物制药实训示范基地,承担国家、省地科研项目14项,总经费365万元;获省级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国家专利6项,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办学水平提升至贵州省同类院校首位,并在2007年国家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不难看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贴农、惠农”的特色办学,显现出农业地区高职院校强大的生命力。换句话说,农业地区高职院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具有竞争力。那么,如何创建“贴农、惠农”的办学特色呢?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关键是要围绕一个“农”字,做好“定位引”、“路子带”、“人才拉”、“专业撑”、“服务推”。
办学定位要着眼于“农”。农业地区高职院校要创建“贴农、惠农”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必须着眼于“农”。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区域背景、农业产业状况、农村技术与人才需求及学校自身办学实际等不同情况进行定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铜仁地区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快而粗放、服务业小而不活、产业结构不合理、“三农”工作任务长期而艰巨的实际,把办学目标定位在全方位为地方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上。同时,结合铜仁地区以生态畜牧业为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畜牧、蔬菜、茶叶、药材等支柱产业的实际,把专业目标定位在重点建设药物制剂技术、畜牧兽医等6个涉农专业,提高涉农专业比例,构建以农为主、全方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专业体系,等等。由于办学定位紧贴区域特点,办学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办学路子要围绕“农”。创建“贴农、惠农”的办学特色,办学路子要围绕“农”,因此,在办学实践中必须咬定“农”字不放松。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结合省地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确立“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新农村”的办学理念,实施“校地携手、系村共建、多元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校村结合,培养“西瓜教授”、“天麻教授”等名师,采取田间课堂、畜禽圈舍等现场课堂形式,开展“120”农技服务活动等,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办学之路,是比较成功的尝试。由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产学合作、双师培养、课堂教学、科技服务等办学的主要环节都咬定“农”,因此,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贴农”、“惠农”的办学特色十分明显。
人才培养要面向“农”。创建“贴农、惠农”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要面向“农”,这就必然要求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向“农”转变。可以说,结合农业地区人才需求特点,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着力为农业、农村和农企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是创建“贴农、惠农”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一是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为农服务意识;二是要转变人才培养工作重心,实现由城市向农业和农村的转移;三是要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畜禽圈舍,加强校村合作培养;四是要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增加涉农知识背景。比如,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确立“服务新农村”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一系列“贴农、惠农”的管理制度,推行“师生进村入户计划”,并针对农村种养业和医疗卫生事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采取“系村共建”的办学模式,编写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大力培养农牧、制药、护理等农村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建设要贴近“农”。创建“贴农、惠农”的办学特色,专业建设要贴近“农”。贴近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专业,是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贴农、惠农”特色办学的重点。针对目前农业地区高职院校的实际,可从3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一是调整专业布局,改善专业结构,提高涉农专业比例;二是重点建设涉农专业,形成专业品牌,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强化专业技术服务,实现专业建设与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发展。多年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农为主,医、管、工并驱,全方位服务地方的专业建设思路进一步明晰,学院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同时,紧贴生态畜牧业、医药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药物制剂技术、畜牧兽医、设施农业技术、旅游管理等6个涉农专业,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该专业已开发生产兽药46种,其中获国家专利6项、省地科技进步奖15项,专业办学实力在贵州同类院校中位于前列,专业办学水平国内领先,凸显了学院“贴农”办学特色。
科技服务要惠及“农”。创建“贴农、惠农”的办学特色,科技服务要惠及“农”。围绕农业、农村、农企和农民的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是“贴农、惠农”特色办学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一是要转变科技服务观念,增强为农服务意识;二是要搭建为农服务平台,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三是要针对农民需求,大力开展涉农技术培训;四是要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技服务活动,送知识、技术“下农村”、“进农户”,加强农技知识传播和推广;五是要创新科技为农服务制度,建立科技为农服务长效机制,提高科技为农服务效果。对此,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采取“校地携手”方式,联合举办各类涉农技术培训班;实施“师生进村入户计划”,深入村寨开展农技服务;申报成立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示范教学点,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等等。由于认识到位、措施有力、方法得当,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大批教师成为农民的技术帮手、企业的技术总监、政府的技术顾问,科技服务“惠农”特色日益鲜明。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侯长林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游明伦
《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16日第7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