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改让一职业学院脱胎换骨 死知识变成活能力 |
2009-04-30 |
|
常州工程职院按工作过程组织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了学生不爱学、学了不会用的状况,把死知识变成了活能力——
课改,让学校脱胎换骨
■ 本报记者 潘光
庄卫东是一家生产电机设备的三资企业副总经理,在校企共同培养职教人才方面,他很早就与高职学院开始了合作。说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他很感慨:教学改革后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适应了企业的需求。
“课改”成了学院的流行词语
课程改革之初,来自学院各系的看法不一:一些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已经自发地搞起了改革;一些教师由于对企业实际不熟悉或是受传统教学惯性的影响,还在观望;也有的持反对态度。党委书记吉飞提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是职教领域里的一次革命。按照工作任务教会学生应用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学会把事做得更好,再把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成新的体系,是真正建设职教体系的必然要求。没有这个改革,职教就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实际和企业对职教的要求,这是职业教育脱胎换骨的改革。
作为学校课改方案评审组的校外专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主任戴士弘介绍说,学院党委推动课改之初,很多教师已经发现,按照学科的方式授课,学生不爱学,学了不会用。学院成立了由16名校内外课改专家组成的课改方案测评组织,要求所有任课人员从课程入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重新整合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专家按照新的课改标准测评教师,包括有课的院系领导。学院全面动员,开展教师能力培训,培养课程设计骨干教师,为每个专业提供10万元课改资金,同时提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兼课的院系领导,课改计划由测评组评审,合格的课程方可进入课堂,教师才算是合格教师。重构课程,得到了96%的教师的认可。“课改”随即成了学院的流行词语。
2008年,陈炳和接到了更多的来信。以前推进课改遇到的压力,变成了教师要求参加课程设计评审的压力。很多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增强了课程开发能力,加快了传统课程的改革速度;一些课程设计达到合格的教师,对测评合格还不满意,积极修改原来的方案,瞄准优秀的标准,要求再次参加测评。教师讲课,对传统教材的依赖程度低了,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关注程度高了。重构课程,已经成为教师的积极要求。现在,170名一线教师中,有140人通过了课改教程的测评,真正成了双师型教师。进而,从课程到课程体系的改革,水到渠成。目前,学院42个专业中,12个专业完全开展了课程改革,6个专业完成了课程体系性的改革。
项目式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在人才质量上。
“高分子物理,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理论性和学科性强,很枯燥,教师难讲,学生听不懂,不知学了什么。以前上起课来,学生玩手机的、睡觉的都有,师生对立。所学与所用脱节,学生‘学’了不会用,更无法去‘工’,系里只能把组织学生劳动,算作实训课时。”材料工程技术系主任侯文顺说。
现在,项目式的教学改革,把工作目标引进来了。比如高分子材料课,先给学生提出目标:怎样达到生物降解呢?于是,老师引入高分子分析,分析制品需求,结构性能,进行原材料分析和主辅料的配方设计,运用仪器进行性能检测,再改变性能,归到材料性能结构的理论上。最后告诉学生,由于目前生物降解的成本高,降低成本还有研究前景。项目的开放式结尾,给学生留下了继续探究的余地。
龚青是常职院经管系大三的学生,说起课程改革,他有一个对比,“在大二上‘市场营销学’这门课时,开始两周,用的还是老方法,讲的都是死知识,都是概念,老师告诉你怎样选市场,听了也不知怎样做,学习根本没有主动性。后来老师的课改教案通过了测评,就采用了新方法:我们在现实中寻找真实产品,销售电脑,面对顾客人群,了解购买欲望,做出来的长期销售计划得到了公司的肯定。以前,写个调查报告,总是没内容,只能抄书。现在经过自己做,再写出来的调查报告,有分析、有计划,这是以前的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课程改革后,我遇事会更多地分析,学会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改革,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学习兴趣,学院图书馆全天开放,仍满足不了需求。有的学生甚至找到院长,要求增加图书资料。同时,学院为适应基础文化课渗透进入专业教学的改革,在学生考评上也开始了新的探索,通过完成一个任务,考核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常职院的学生连续3年6次获得团体一等奖。
课改在师资基地建设上取得突破
“课改后在解决职教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上,比如师资素质的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双方利益平衡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颜惠庚这样说。
——建立了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调查企业需求确定专业,根据岗位能力目标确定培养定位,依据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筛选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做事的目的整合专业和文化的教学内容,按照主体项目配置公共基础课。
现在的教学,把以前的系统学习、先学后用,变为先分散后集中,在做中运用,做中体验;把以前的按照学科教材逐章讲,变为根据项目需要的跳用补漏和综合的相关知识;课程从以前的知识积累,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培养方法;学生的学习,从以前的被动应付,变为了积极进取,单项能力变为了多项能力,学生对前途的茫然也变为了清晰的职业目标。
——实训基地真正发挥了作用。要落实“工学结合”,学生必须在“学”的时候学到真本领,才能在“工”的场合实践它。课程改革促进了实训,学院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为了服务教改,他们把真实的设备小型化、教学化,开发了10余套化工实训装置。
学院的办学实践表明,有了针对性和较高的技术含量,企业是很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目前,学院面向企业的多种需求,不仅培训技术,还开发了高空项目工作环境中的攀高过险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