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全民学习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84万人放弃高考能否撬动高职“升本”禁令
2009-08-03

  自前一阶段“重庆万人放弃高考”的新闻闹得全国沸沸扬扬之后,教育部最近公布的“今年有84万人不参加高考”更是将这一话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34万,比去年约减少40万人;全国今年共有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而应届高中毕业考生仅750万人,因此有84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有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尽管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认为,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原因是由于适龄人口逐年骤减而非就业难造成的,但84万人不参加高考的原因却并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因而令网上网下唏嘘一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亦曾就此发布过很多组统计数字。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难,我们可以将其归因于金融危机,也可以归咎于前几年的高校扩招,却没有理由回避现行高等教育的沉疴顽疾对就业难的根源性影响,尤其是在高职毕业生非常抢手而仍有84万人弃高考的今天,我们更应理性反思我们的高等教育和教育管理制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严格控制高职高专院校“升本”便是其中之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职高专类院校升格本科一直受到严格限制。虽然严禁高职“升本”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和制约广大高职高专类院校,必须立足本职、“守土有责”,“该干啥干啥”,但从目前的现实需求来看,将高职“升本”变成一刀切的禁令显然是不合适的,更不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来,高等院校合并扩容成势、攀比升格成风确实带来了很多弊端,但这并不能成为禁止高职“升本”的挡箭牌。教育主管部门担心高职院校“升本”之后会“忘本”,会改变培养高等实用技术人才的职能,如果仅此而已,则大有因噎废食之嫌。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应时改革传统的“升本”评估标准,则完全可以将高职的“升本”工作做成利国利民、利校利生的好事。在德国、澳大利亚、芬兰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专科类院校中常常设有部分本科专业,甚至研究生教育专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完全值得我们借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发起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评估卓有成效,将百所办学成绩显著、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推上了“国家示范”的平台,今后还将从中评估30所特色院校,这些院校的办学业绩和水平甚至不在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之下,却常常因为缺少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便捷“升本”或“考研”的通道,而失去应有的吸引力,实在令人惋惜和忧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今年84万人弃考的情况看,学生和家长之所以做出这种“非常”选择,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本科教育缺乏针对性不满意,对本科毕业生“就业即失业 ”不满意,二是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学历偏低、不能满足优质优岗就业对高学历的要求不满意。部分职校毕业生宁愿放弃职业教育而玩命“考研”以改变身份,即为明证。因此,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内涵发展,逐步走向就业率居高不下的良性循环的今天,适时、适度放开高职“升本”政策,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职教特色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和专业,将会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特色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王寿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彩虹”架起求知桥:远程教育在部队落地生
    ·社区教育:植根新农村建设沃土
    ·中职专业课程改革:让学生"乐学"
    ·京首个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招生 需参加成考
    ·北大清华等高校230多名保安获得大学文凭(组
    ·自学考试搭建起终身学习“立交桥”
    ·江西开展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加大实践性考
    ·大四女生曝招生代理内幕 事先设计“吹牛”
    ·网络教育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成人求学主要途
    ·“居转户”细则出台 “新上海人”成考证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