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全民学习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工学一体化提高就业竞争力
2009-08-03

  新华网南京6月10日电(记者凌军辉、王骏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园区——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紧密结合就业市场,强化校企合作,探索出以“工学一体化”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5年超过90%,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由于动手能力强、适应企业需求,其就业具有较强的抗震性。”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胡鹏说,近5年来,园区每年为地方培养近2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列江苏省前十位。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园区毕业生就业形势比去年严峻,但由于毕业生总体质量较高,加上各职校通过建校企合作工作站等措施,绝大多数毕业生仍能及时找到工作岗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5日,园区5所高职院校约95%的毕业生已经在岗就业,其中超过六成五的毕业生已签订就业协议,部分院校专业的就业情况还好于往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目前就业率已超过98%,其中签约率达79.34%,均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焊接、模具、机电等装配制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今年初已被企业抢订一空,实现毕业生“零库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了解到,园区毕业生大多在长三角发达地区制造业领域就业,不少优秀毕业生工作两三年便成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年销售额达60亿元的江苏常发集团副董事长谈乃成说,常州高职园区培养的毕业生“眼不高手不低”,能迅速上岗掌握最前沿的技术。目前,以机械制造为核心业务的常发集团中,一半以上的中层骨干是常州高职园区的毕业生。

tujian.org

  高质量的就业源于高质量的学生培养水平。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常州高职园区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推进“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改革。园区管委会教育培训处处长路军方表示,近年来,园区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校企双方通过资源、需求对接,共同确定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等,联合培养学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园区5所高职院校已经在当地企业内建立了100多个技术中心,面向全国建成800余家校外就业基地。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与山石动漫公司在校内建立了动漫实训基地,山石公司的制作室就是学生教室,学院动漫专业的在校学生就是企业员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破解“工学一体化”中的实训难题,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园区投资2.5亿元,建成了集教育、科技和社会共享为一体的大型实训平台,拥有数控、模具、焊接、动漫技术等14个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每年接纳约5万名学生实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我们不仅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也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胡鹏告诉记者,园区一方面把企业技术骨干请进课堂,担任实训教师,另一方面让学校老师到企业一线岗位了解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园区规定,各职校老师每年要下企业当技术员2个月以上。目前,园区2542名高职专职教师中,研究生占3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彩虹”架起求知桥:远程教育在部队落地生
    ·社区教育:植根新农村建设沃土
    ·中职专业课程改革:让学生"乐学"
    ·京首个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招生 需参加成考
    ·北大清华等高校230多名保安获得大学文凭(组
    ·自学考试搭建起终身学习“立交桥”
    ·江西开展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加大实践性考
    ·大四女生曝招生代理内幕 事先设计“吹牛”
    ·网络教育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成人求学主要途
    ·“居转户”细则出台 “新上海人”成考证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