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研究当代史,既是国史研究的特点,又是国史研究的优势。当代人对国史的认识,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主要是通过对国史遗存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而获得的,表现为直接认识或间接认识,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这里,国史遗存包括国史文献、档案,国史实物,国史人物,史地遗迹等,而这些都离不开创造当代中国历史的社会和人民大众(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社会实践。
一、社会历史与国史的关系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决定着国史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方面,国家来自于社会,一国之历史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并天然依存于社会历史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不例外,当代中国社会是国史的最终史源。国史学家朱佳木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决定,党史是国史的核心。这一认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我们进一步分析,如果将国史限定在国家层面的历史这一意义上,继而将当代中国历史按照历史主体可以分为党史、国史和当代中国社会历史,那么国史就是当代中国历史的基干,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则就是党史、国史的根基。党史、国史和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离开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党史、国史,都是不存在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一方面,国家又高于社会,是为统治和治理社会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一国之历史是其社会历史的集中体现,又作用于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集中体现,二者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同时,国史又表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治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并左右着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走势,代表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因此,国史规定着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性质,离开国史的当代中国社会史,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社会历史调查对国史研究的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历史与国史的关系及其变化表明,社会历史调查无疑对促进国史研究具有历史观和学科建设的意义。 tujian.org
首先,社会历史调查是贯彻唯物历史观来研究国史的重要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唯物历史观强调从社会关系体系和物质生产考察一切历史的发展,强调对人民大众历史主体性的充分尊重和发挥。因此,在国史研究中坚持和贯彻唯物史观,就必须深入当代中国社会,并着重研究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经济社会状况;必须深入人民大众这一历史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贴近他们的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国史中一切思想的根源,找到国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和社会源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社会历史调查是通过社情民意来认识和反映国史的重要途径。 社会历史调查就是要深入社会,去把握社会的变迁、社会发展的程度、社会历史的总体面貌;深入民众,尤其是访谈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去把握民众的历史意识和对历史的认知程度;深入历史遗存,去把握历史记载的整体面貌。而且,这三方面是相互印证和互补的。从而,依社会历史调查的结果,来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判断社会历史的性质与本质特征。将社会历史调查运用到国史研究中,既有利于认识国史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也有利于认识国史发展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如果单纯依据历史文献资料,是难以全面看到历史的具体情况的。因为,诸如历史文献资料往往反映的是历史的决策或者是历史的结果,而对复杂的历史过程则不可能尽其详。也许这并不影响对历史主流和性质的基本判断,却难以对历史的曲折复杂性进行更为深入的把握。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中仍然出现为数不少的历史悬案,除了认识的局限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或对其历史记载的不具体,一些史实无从查考;或只记载了历史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外的方面。那么,通过社会历史调查探寻历史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则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社会历史调查在国史研究中的应用 国史是正在发展着的历史,国史研究是当代人研究当代史的认识活动。因此,国史研究开展社会历史调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有着深厚的研究资源和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