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鲸”横卧坞台。一位身穿作训服的年轻军官,爬入“巨鲸”腹内,钻进舱室,细致入微地检查着每一台设备、每一根管路、每一条焊缝…… “爬舱”,是负责潜艇监造的海装军代表的一桩又苦又累的活儿。眼前这位“爬舱”者,名叫黄加强,是海军驻某研究所军代室军代表。 黄加强是海装军代表系统的第一批博士。起初,看到满腹经纶的博士天天“爬舱”,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大材小用”?一年后,这种议论没有了。这位博士军代表用行动诠释了一名潜艇监造官的崇高使命和非凡价值。 新年伊始,我国潜艇专家一致通过了某新型潜艇的设计方案,它标志着我国新型潜艇研制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一位专家评价说:“在新型潜艇研制过程中,博士军代表黄加强功不可没。” 一身油污潜心“爬舱”,使他赢得了潜艇监造的发言权
图片1
1996年12月,黄加强获得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博士学位。他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毅然选择到某造船厂军代室,成了一名监造潜艇的军代表。 临行前,导师郭日修送给黄加强一句话:“受领任务时,不要忘了自己是博士,工作标准要高;干起具体活时,又要忘记自己是博士,放下架子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 黄加强的事业就从“爬舱”开始。潜艇结构复杂、技术密集,舱内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各种管路和阀门、电缆和接口、仪器和设备,宛如一座现代化“迷宫”。白天,他与工人师傅一起拿着图纸钻舱室、摸管路,逐一熟悉装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晚上,挑灯翻阅1米多高的装备图册和构造资料,细致地了解每个系统、每台装备的技术性能。在某造船厂任军代表6年,潜艇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部位,他摸了七八遍,终于完整地掌握了潜艇建造工艺和重点控制环节。 为确保新造潜艇出厂100%合格,黄加强严格把关,一丝不苟。焊缝的质量直接关系潜艇水下安全,他便与工人师傅一道,采用X光、超声波、磁粉探测等方法,对数千条焊缝进行地毯式检查,决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在潜艇临近交付的那些日子里,他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从早到晚,工作服上的汗渍一层叠一层。由于长时间爬行和经常磕碰,他的臂肘和膝盖常常水肿出血…… 在造船厂摸爬滚打6年,黄加强亲手向部队交付了3艘优质潜艇,也取得了潜艇监造的发言权。 2003年,黄加强出任驻某研究所军代室总体组组长,在新型潜艇研制监造中担当重任。一艘高性能潜艇,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监造官们必须对设计方案拿出审查意见,不仅要发现其中的缺陷,还要提出改进的办法,黄加强面临新的挑战。 为此,在校攻读了船舶工程专业的黄加强,又系统学习了动力技术、潜艇三维设计技术、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等新知识。他先后10多次上东北、下海南,掌握新型潜艇工作环境和技术战术要求,熟悉产品研制的全过程。 新型潜艇研制工作上马后,黄加强和科研人员一道,连续5年奋勇攻关,对潜艇各大系统进行了上千次论证。他创造性地提出了120多项合理化建议,被设计部门采纳,使我国新一代潜艇的整体技术性能迈上了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