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比技术更重要”,这是一位建筑与环境系的学生在参观世博会后最大的感触。“其实低能耗的实现方法有很多种,不光有依赖昂贵的高科技的,也有很多是通过结构与细节来实现的,只要有一个先进的理念,围绕这个理念,可以把一切能用到的技术统一到一起。”伦敦“零碳馆”馆长陈硕告诉媒体,节能建筑的成本并不高,根据在中国的采购成本,每平方米大致投入1200元,就可实现一个社区的零碳排放。如何做到低成本环保呢?世博展馆各出奇招。
在世博浦西园区的“汉堡之家”,从9时到17时半的12小时运营过程中,大门并不敞开,但只要走到门前,自会有工作人员为你开门。因为尽量减少大门开关次数,是保证“被动房”无需空调和暖气就能维持25摄氏度四季恒温的一个诀窍。平时为了切断与外界的“热交换”,游客进入参观时,工作人员都要先把外面第一道门关上后,再打开第二道门;建筑屋顶还有厚达18厘米的隔热墙;外墙的红砖也并非普通墙砖,其烧制方法十分特殊,能提供很好的隔热效果;而看似普通的窗户更有门道,每一扇都是汉堡“被动房研究所”认证过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三层玻璃,隔温效果非常好,窗外还配有防热辐层和可移动的网状遮阳板。
为了考虑到这个密闭小屋的空气流通和热量回收,“汉堡之家”的屋面安装了中央通风设备,为楼内所有房间提供经过加热或制冷的除湿新风。而且,这个通风设备还带有热回收功能,夏天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回收屋内产生的热量,回收率至少可达90%。据设计师克里斯蒂娜 鲁姆舒瑟尔介绍,能量一部分来自于地下深达35米处的热泵装置。夏季,外部抽入的热空气在输入房屋之前,经过地下恒温的热泵“处理”,而后通过各楼层楼板里埋着的管道系统向屋内提供;冬季,外部抽入的冷空气,同理经热泵“处理”后向屋内提供。而其余能量,主要来自于阳光以及建筑里的人与室内电器。除了每个人、每盏灯的热量都会被保存之外,屋顶还装有太阳能光伏设备,面积为450平方米,可提供建筑运营所需电能的80%左右。而一整年,“汉堡之家”每平方米平均仅耗电50千瓦时,比汉堡现有的最节能的“被动房”还要节能。记者了解到,目前,“汉堡之家”控制参观人数,原则上每天参观人数不超过200人,也是出于恒温的考虑。
“低碳,可以通过建筑本身来实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在“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上也提出这样观点。他认为,并不是所有低碳都要用现代科技,建筑本身就能实现低碳的目标。以中国馆为例:“东方之冠”斗拱形象,不仅象征天下粮仓,展示着泱泱大国威武之态,实际上还兼顾着冬暖夏凉的环保功能――这个斗拱层叠架空,冬天每天有六个半小时太阳可以照射进去,而到了夏天,却一点阳光也进不去,可以减少空调等电器的能耗,增加参观者的舒适度。“因地、因气候制宜,利用建筑空间布局,大多可解决功能和环保问题,中国古代建筑,处处体现出低碳智慧。”何镜堂说,建筑最重要的不是外形而是理念,须结合当地地形、环境形成独特的外形。因此,“低碳建筑”自然不能“照搬照抄”。例如,广东潮湿闷热,而北京需防风沙,环境不同,建筑所需的功能也自然不一样。本届世博会上,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场馆不胜枚举,每个场馆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