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有福,信息涌流,耳聪目明;时人有灾,信息“爆炸”,“垃圾”遍地。如之奈何?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快乐与烦恼。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劣存优,剔肤见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便成了我们时常引以为豪的信息社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简言之:勿令烂信息伪信息垃圾信息忽悠了也!
如何能够做到不被忽悠?
这是常常被忽悠了的平民百姓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问号。
这是看了近期《文汇报》第一版一篇题为《“酸碱平衡论”,又是忽悠》的分量很重的批评性报道而致的感喟。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些年,社会上流传颇广的一种叫做“酸碱平衡论”的“保健学说”,却原来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以讹传讹,原来是少数厂商“打扮产品”的“推广”手段!照它的“理论”,“酸性体质”导致了绝大部分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甚至骨质疏松等,简直是无所不包、“无远弗届”!问题是,这一说辞,通过大量书报刊和网络传播,不仅“蹿红”,而且几乎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养生经”,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依据”!真是“谎言三遍成了真理”了,真是“三人成虎”了!
仔细想想,此类故事绝非单独发生在“酸碱平衡论”身上,而是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前些年的气功热、“呼啦圈热”之类,也是很有“理论根据”的,神乎其神,煞有介事,一时间信徒者众;比如这几年的房价,迅速蹿高而居高不下,也是很有“刚性需求”等一大套“理论基础”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遏制此类伪信息忽悠并危害民生,我们如何能够彻底制服这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虚假信息?
其一,传媒要有传媒良知,要有主心骨,要正确传播真信息,要对烂信息伪信息垃圾信息乃至坑人害人的恶意信息及时揭露,以正视听。这里首当其冲的是传媒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传媒及其工作者,一定要始终秉承客观、真实、准确的新闻原则,一定要把好基本的事实关,一定要履行起码的核对事实的新闻工作程序。一个可怕的事实是,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少媒体在放松乃至丢弃,为了抢新闻,为了抓卖点夺眼球,不惜捕风捉影,于是乎“酸碱平衡论”之类的“忽悠新闻”、虚假新闻堂而皇之地进入公众生活!除切实把关外,负责任的媒体,还应及时揭露事实真相,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就像此次《文汇报》一样,在一版黄金位置大篇幅广而告之,不让这类戕害民生的“忽悠新闻”有生存之地。这,亦是负责任的媒体义不容辞之职责。
其二,专家应当秉持科学道德,应当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挺身而出,应当在维护事实真相的同时切实维护民生福祉。这是信息社会对专家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当下信息发布仍呈无序状态,科技进步使得信息传布快速海量,因而,伪信息危害之惨烈,往往难以估计。这就要求有人及时站出来纠错、揭丑、辟谣、拨乱反正、激浊扬清。这一任务只能由专家担任,这自然成为专家的天职!不能以唯我独清而事不关己,不能碍于情面而闭口不言,更不能因一己之私而睁一眼闭一眼,令烂信息伪信息之类横行霸道泛滥成灾,令无辜百姓深受其害。专家就是专家,信息社会的专家,应当利用现行传播工具,最大限度地传播科学知识,最大限度地揭露伪科学真面目,要向一些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学习,既搞科研也做科普,造福人类。
其三,监管部门应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施以铁拳、重拳。现代文明需要现代政府,需要现代管理,现代管理的要义是服务型政府和依法监管。前者是直接服务于大众服务于民生,后者是拿规矩约束该约束的,处置该处置的,包括约束、处置人性中之假恶丑,说到底,这也是服务民生。问题是,我们在这方面往往表现迟钝,乃至麻木。商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了“碱性产品”于是便大肆鼓吹无厘头的“酸碱平衡论”,又是开发布会又是上网,房地产公司要忽悠新楼盘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大开其发布会大吹其相关“刚性需求”之类理论……谁去审查、把关、及时纠错、及时澄清事实?往往缺位!缺位一多,钻空子者就越多!是到了狠抓监管、监管到位的时候了。
今日之我们都是信息社会中人,信息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如水和空气。传递、打击虚假、垃圾信息,真乃当务之急了。全社会应高度重视之!(朽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