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调研危机的影响:职工练内功危机变契机 |
2009-04-30
|
|
如何让一台大型鼓风机连续运转50年不需要检修?这个问题最近一直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工人专家、全国劳模杨建华的脑子里萦绕。曾经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他正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更多空闲仔细思考一些问题。
“要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工人有什么影响,就是哥几个出去喝酒的机会少了。”杨建华笑言。他告诉全国政协调研组,以前生产任务重,累到最后就想喝酒解解乏,现在的工作量只有去年的七成,工作轻松了,可以更多地思考技术创新了。
“在生产任务不重的时候,我们正在加强研发和工人培训。我现在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我的徒弟,工人们也喜欢培训,长一身本事走哪都不怕。”杨建华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调研组24日至26日在辽宁调研期间发现很多企业正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档期苦练内功,为新一轮发展积蓄实力。
“多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和沈阳机床经济规模连续几年高速增长,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没有时间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系统培训。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经营活动的节奏趋于正常,为开展对职工的系统培训提供了时间保证,也为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创造了条件。”沈阳机床集团党委书记张伟明说。
“开展职工培训是好事,现在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把好事做好,把好政策用出好效果。这就要求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牛越生委员说。他认为,单纯由企业开展培训效果往往只限于企业内部,政府与企业相结合才会产生更大的力量。
“要有好的培训规划。培训规划要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加强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院校建设,依托这些院校由政府主办订单式培训,地方发展、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训什么内容,企业变招工为招生。”牛越生建议。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委员们认为,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使市场需求有所萎缩,但也提供了一些发展机遇。企业和政府应该联手加强职工培训,使职工更能适应下一轮发展的需求,为化“危”为“机”,迎接新发展储备人才资源。(江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