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90年云烟漫卷:“五四”精神如何照亮今日青年
2009-05-04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90年岁月悠长,当年降生的婴孩如今若健在也已是耄耋老人,但五四精神从不曾老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鲜活,甚至更加难以定论。五四运动对于当代中国仍然有着强烈影响,从近年来不断高亢的各种争议之声就可见一斑:有人将其供于神坛,奉为先驱、传统;有人将其推上审判席,斥之为文化断裂根源。无论如何,对于当代中国学术界、政界以及社会、个人而言,五四运动仍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精神文化库。对于当代中国青年而言,也仍然需要对五四精神的两翼——科学与民主深入反思,加以继承和发扬。

纪念五四:从一元走向多元

正如五四精神在不同时期曾经历过多轮阐释、呈现出多棱光芒,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对五四的纪念不再仅仅围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展开,在“爱国、进步”的主旋律中,社会各界正以多元的视角和方式,汇成纪念五四的多声部交响曲。

关于五四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流。今年4月5日,在1919年《巴黎和约》签署地巴黎凡尔赛宫,全法学者学生联合会、欧洲时报等共同启动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法国华人青年演讲大赛。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朱小玉公参指出,90年前在这里签署了不平等的《巴黎和约》,让当时的中国青年深感“弱国无外交”的切肤之痛,从而引发了著名的五四青年爱国运动。——如何继承五四爱国精神,在华人青年学子心中,引发出无限的思考。

文艺界为纪念五四运动相继演出歌剧《青春之歌》、话剧《我的西南联大》;出版界以《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等种种文本、丰富史料从不同角度对五四及那一时期展开回望,表明我们的文化正自觉地对五四进行新一轮翻检: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五四的精神魅力和复杂性?我们如何摆脱对五四符号化的认知?《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一书主编、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指出,人们对五四的真实面貌以及历史场景,知道得越来越少,我们只记得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认识五四,摆脱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留下的烙印,必须回到五四运动发生时的众声喧哗的时代,在那个历史场景中重新体认五四精神的巨大价值。

人文思想界在一次次讲座、讨论中争鸣,既是与五四先贤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更是对今人灵魂的撞击。五四精神中,“德先生”在中国为何处处不及“赛先生”?为何科学、民主被一再提起,平等、自由被有意无意地遗忘?3月7日,在何香凝美术馆“人文之声”讲座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富仁用历史反观现实,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不仅有从国家要求层面上的“科学”和“民主”,还有属于老百姓诉求的“自由”与“平等”,这四个关键词成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五四新文化运动仅仅用民主和科学无法完全概括其意义。民主与科学的人文思想基础正是平等和自由。平等自由是人民群众基本的要求,只要有了自由和平等,我们就可以承担困难,来追求我们的幸福。只有坚持了人的自由平等,才有正当的法制,社会才会趋向民主,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科学。

  感恩五四:中国公民社会崛起正是继承了五四精神

“现在是有青年无‘五四’!”谈起五四运动90周年,供职于京城一家媒体的青年人小周语出惊人。“现在的青年人追求的是物质的富裕、现世的安稳,根本懒得去了解五四精神。”这样的悲观论调也许过于偏激,但它流露出的是一种普遍的担忧:我们是否还有“五四青年”?今日国民、特别是今日青年是否具有启蒙精神,是否具有公民意识?

事实上,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中国公民社会正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迅速崛起,这样的进步与五四精神的继承不无关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撰文指出:“在十多年前的中国,‘公民社会’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即使在学术界,多数人不仅对公民社会的概念相当模糊,而且对公民社会持怀疑的态度。如今,公民社会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门议题。”今年1月,俞可平、高丙中、袁瑞军等20余位著名学者历时3年完成的首册《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出版,此书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书中囊括了《政府转型对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国式的社团革命》《中国公民社会指数》《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发展、问题及其走向》《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等重要学术成果。不难看出,在中国的民间组织、志愿者、网民等社会群体中,具备启蒙精神、公民意识的今日“五四青年”不但没有消亡,而且越来越多。

发展五四:用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迎向未来

五四对国人来说,既是历史,也是现实,特别是在面临新一轮社会转型的当下。

4月10日,“五四的精神遗产”座谈会在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举行。会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李长莉提出,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文化重建,即建立新文化,以此来取代以往的与旧的社会制度、旧的社会结构、旧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对比现在另一轮社会转型以及文化重建,虽然处在不同的阶段上,但是从一定意义上看它们是有相似性的。”李长莉说。

社会转型时,国人不仅需要一种迎向未来的勇气,更需要认知体系的更新。正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雷颐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的,五四先驱提出要以现代“科学”作为新的认知体系,他们所主张、表现出的“科学”精神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这种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是社会发展、演进的重要前提,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仍然十分重要。作为今日之青年,唯有秉承五四时代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才能推动我们的国家实现顺利转型。

“历史不是已成为化石的过去,更不只是时间长河中一段被截取的孤立场景:历史是祖先的脚印,是一艘摆渡民族的巨轮,是一个民族曾经的精神符号的记忆。”正如全法学联主席李正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法国华人青年演讲大赛上所言,“1919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爆发于这一年的五四运动以及由其引发的新文化运动把中国带入了现代史。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以助民族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的阶梯。纪念五四运动及其引发的中国巨变90周年,就是利用这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锻造我们走向未来的钥匙。”(记者 许小丹)

五四运动的优良传统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根本影响

专家认为:五四运动对今天中国的发展仍有意义

今天我们如何继承五四的精神遗产

怎样看待“五四”及其反传统

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发展的新起点

 相关链接
·上海春节黄金周旅游收入超29亿元
·图表:“压岁钱”的来历
·青藏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举行敲钟仪式庆祝中国龙年春节
·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完成任务并启程返回中山站
·中国南车中低速磁浮列车下线
·重庆:新春伊始求职忙
·广西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新年祈福
·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天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 福利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