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青年节:90年记忆如何传承 |
2009-05-04
|
|
五四青年节,一个年轻又年老的节日,说年轻是因为它是青年人自己的节日,说年老是因为它已经90岁高龄。光阴荏苒,当1919年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逐渐被人淡忘,当青年人不断被消费主义商业浪潮侵蚀,一些知识界前辈发出了当代青年“有青年,无五四”的担忧。
经过90年薪火相传,“五四”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集体记忆。青年人如何走近“五四”那段历史?青年个人如何以崭新的方式传承这段集体记忆?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我们关注一个90岁高龄的节日如何焕发新活力。
记忆:90前的历史如何走近?
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在集体组织中度过五四青年节的经历。五四纪念大会、杰出青年表彰大会、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等。但对于每个人而言,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关于“五四”的记忆也不尽相同。
“1979年5月4日,我加入共青团。这一天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我是班里的第一批,特别自豪。”
“印象特别深的是高三那年的五四青年节,学校给我们这些年满18岁的学生举行成人仪式,宣誓之后,真有种瞬间长成大人的感觉。”
“大三的时候我参加话剧《青春之歌》演出,五四那天首演,当我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句经典台词的时候,台下的观众掌声雷动,太难忘了。”
然而,随着1999年五一黄金周长假的推行,5月4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却逐渐淹没在人们高涨的出行热情中。“有长假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组织过活动,我们也想过,但常常找不到‘组织’。”江苏大学的大二学生宗俊告诉记者。
一位长期从事青年工作的高校团委书记认为,这几年,五四青年节给青年的印象不太深刻,很大原因还是被长假冲淡了。尽管从2008年开始五四青年节有了半天法定假期,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单位和企业只是把半天假当作福利,并没有举办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的活动。
一项对北京、上海、山西等地11所大学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尽管有80%的受访大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就知道了五四运动,但主动去了解五四的学生不到两成。当被问到五四精神实质时,绝大多数人只选择了“民主”和“科学”,而“爱国”、“进步”和“个性解放”却被忽视了。
“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五四青年节并不陌生。”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大三学生戈升告诉记者,关于五四那段历史,高中课程都已经学过,考试也曾经考过。但进入大学以后,一些同学就不怎么关心了。“现在同学们更关心实习、考证、就业等话题,很少谈论五四精神这方面话题。”(记者凌军辉、蒋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