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城市居民:我去哪里看电影? |
2009-05-04
|
|
抚顺市民王文是个电影谜。每当有“大片”、新品上映时,他便开车到沈阳观看。“没办法,100多万人口的一个城市,没一座影院,只好折腾到沈阳。”“一到周末,就有抚顺、辽阳等周边城市的影迷来看电影。”沈阳华臣影院一位负责人说。
不只抚顺,除了沈阳、大连、鞍山几个特大城市,辽宁其他11个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看电影难的问题。2008年,辽宁全省电影票房收入约1亿元,其中沈阳、大连9000多万元,鞍山400万元,其余11个市电影票房总共才400万元。
中小城市电影市场为何如此惨淡;中小城市的电影困局又当如何破解?
大城市,电影市场竞争白热化;中小城市成为电影市场的沙漠
居民追问:我们该去哪里看电影?
记者常到辽宁各个市出差,每到一地,必去当地电影院,现状却让人痛心——甚至有市民发出疑问,我们中小城市的居民,该去哪里看电影?
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或者干脆没有正规电影院,除沈阳、大连、鞍山三个城市外,辽宁其他11个城市都面临这种状况。
抚顺是辽宁第四大城市,市区人口140多万。4月初,记者探访曾经放映电影的“抚顺剧院”,因即将动迁,已停放电影多日。如今,在抚顺,没有一个专业放映场所。在辽宁民营经济最发达的营口市,唯一的一家电影院坐落在辽河大剧院内。剧院售票员告诉记者,剧院主剧场现在只做会议用途,已经不放映电影了。
盘锦是辽河油田所在的城市,人均收入在辽宁排第二。盘锦中兴电影院两个厅,工作人员介绍,大厅有200个座位,小厅有50个座位,观众很少,平时,晚上也就二三十人。在“钢城”本溪,只有本钢文化中心一家偶尔才放几场电影,多是企事业单位或是学生包场。锦州是辽西中心城市,市区人口90万。全市只有工人文化宫一个正规影院放映电影,最近有关方面投资重新装修后,改为靠场地出租,不再放映电影。
“人口在30万以上的城市,都应该有一个电影院。”辽宁省电影公司总经理孙成珂认为,“中小城市不应该是电影的沙漠,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辽宁中小城市的电影市场将被彻底荒废。”
目前,辽宁12个城市,电影放映单位已经由2006年的23家急剧下滑到5家。沈阳大连外的12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没有专业影院。
一方面是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逐渐荒芜,另一方面却是大城市电影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在沈阳,外资及民营资本纷纷进入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已到“白热化”程度。目前有上海联合、北京新影联、华夏大地、万达、辽宁北方等5家院线在激烈角逐。大连电影公司黄金地段建了五星级的华臣影城;沈阳电影公司除了光陆、新东北电影城外,去年又修建了百联影城;香港百老汇联合中影集团建立了新影院;上海联合院线建了永乐影城;万达集团也在谋划进军沈阳电影市场;辽宁电影公司也有两家影院。
中小城市电影市场面临的窘境,并非辽宁的个别现象。统计表明,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年均增长25%;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高达12.5亿元,同比增长近50%。但数据遮蔽不了特大城市和一般性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冰火两重天。据统计,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特大城市的电影票房收入占了全国的三成;一些大片票房收入显示,95%以上的票房由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深圳、青岛、大连等沿海大城市创造。广电总局电影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我国除东部以外,大部分城市仍然没有现代化多厅影院,还有2000多个县基本上没有电影院。
公共文化在繁荣,为何电影市场在萎缩?
院线制度改革后,制片商“嫌贫爱富”,只爱大城市?
其实,电影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辽宁各个城市非常的繁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6、7个公共电影院。“辽宁的城市大多数是工业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都非常注重工人文化生活,几乎都建有自己的电影院、文化宫。”一些基层电影工作者回忆。本溪市一位资深影迷祝女士给记者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本溪电影市场非常活跃,市内差不多有10个电影院。
电影在中小城市,为何如此衰败、寂寥?何以如此不堪?除了电视冲击、观众分流,还有什么因素?
一些电影工作者分析,造成中小城市电影市场萎靡不振的原因主要有:
过度强调电影的商品属性,忽视了电影的公益文化性质,导致财政投入过少,公共电影放映场所数量锐减。近年来,辽宁中小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变化很大,但体现城市功能的电影院、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发展缓慢。由于企业改制,绝大多数企业的文化结构剥离;而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地方上纷纷将电影院、俱乐部的土地资产变卖,支付“改革成本”,拆建后多数被改为房地产项目或商业购物中心。而民营资本考虑中小城市投资效益回收慢,不愿投入。而中小城市财政对电影忽视了其公益文化性质,对电影基本没有投入。
目前实行的院线制度,实行“一刀切”,对中小城市不合理。锦州市工人文化宫负责人认为,目前中小城市电影市场惨淡是院线制改革造成的。2006年院线制改革以来,全国票房连续增长,但基本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及经济发达城市中,中小城市电影市场处于萎缩状态。胶片拷贝成本昂贵,制片商为了追求利润,严格控制拷贝的洗印数量,首轮大片往往只在大城市院线影院放映。中小城市电影院如想放映,先要交15万至20万元的票房保证金。中小城市电影院拿不到首轮放映权,新片在全国大城市最少一个月,才来到中小城市。这时已经算不上新片了,片子在网上传开,盗版也可以买到,影迷也不愿去电影院看了。
记者了解到,院线改革前,锦州市的电影院只需交一万元洗印费就能与全国同步放映新片,当时《英雄》的首映就非常火。改革后这两年,锦州的电影院已不敢考虑“首映”——“现在拿首轮片,需要15万元,而我根本就卖不到10万元。”锦州市工人文化宫负责人分析。由于中小城市电影市场剧烈萎缩,电影放映不能形成规模,电影观众大量流失,市场无法有效培育。
三是对中小城市的电影放映缺少扶持政策。制片商为赢得最大经济利益,一般会在合同中规定“三类及以下城市”的最低票价为20元左右,由于中小城市职工收入普遍不高,这种“最低票价”难以接受。
其实,二、三线城市电影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这一点,业内人士看得很明白。电影导演冯小刚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介绍,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近43亿元,增长近30%。但目前我国4000块银幕都集中于大型商业城市,还有350座人口10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以及县级城市基本没有影院。据估算,二三级市场每年票房收入应该在100亿元左右.
对中小城市电影市场,不能一刀切;
电影除了赚钱,更具备公益文化性质,在中小城市这个属性体现的更加明显
“电影除了赚钱,更主要的是可以娱乐人、鼓舞人、影响人,塑造人,具备公益文化性质,在造血功能较差的中小城市,这个属性体现的更加明显。”孙成珂说,“目前中小城市影院建设还非常困难,建议国家出台扶持政府,把电影院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培育电影文化市场不但能刺激消费,还能通过放映主旋律的影片实现社会效益。当前的电影院已发展为“电影超市”,集电影放映、娱乐、餐饮、休闲一体的综合产业项目。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中小城市兴建一批新电影院;另一方面应大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军中小城市影院,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可以比照“农村放映工程”,适当对中小城市电影“公益场”实施财政补贴,培育电影市场;而制片商要在新片大片的拷贝投放、最低票房保证金、最低票价等方面向中小城市适度倾斜。
采访中,改革现有院线制度的呼声很强烈。“不同城市物价还不一样呢,在影片发行环节,应区分不同城市,采取不同的措施。”身兼辽宁北方院线公司副董事长的孙成珂认为。院线改革让大城市票房猛进,而中小城市利益不能共享。一些基层电影经营者认为,对中小城市,院线改革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城市级别、人口来合理定价,降低票房约束力。“对中小城市,首先是重新培育电影市场,而不失因为暂时不赚钱,就彻底放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