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功利主义不仅仅是青年人的问题
2009-05-05
  特邀专家

  温儒敏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

  张立文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博导

  劳凯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

  ■人民论坛记者周晓燕杜凤娇常青

  当前,我们遇到的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从五四精神当中找到答案

  人民论坛:正值“五四”运动90周年,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纪念?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上,我们如何来审视中国、审视新一代的中国青年?

  劳凯声:“五四”运动以来的9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也是变化最大的一个历史时代。“五四”运动带给我们的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一个巨大更新,是中国社会的一种进化。“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构成了“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的要义就是要张扬人性的价值,要发挥人的创造性,要使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民主与科学发展到今天,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仍旧产生着深刻影响,“五四”运动的精神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数千年的发展当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对每个中国人都起着一种深刻的影响。一个中国人生下来以后,受到他所处文化的影响,就会打上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烙印,他的观念和行为都会受到这样一种文化的束缚。一举手、一投足,就能看出他是中国人。

  今天,我们遇到的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从“五四”运动的基本精神当中找到答案。“五四”运动以来,90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一代人又一代人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又和“五四”精神有着怎样的一个联系,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我很难做出一种准确的描述。我只想以我和我的父辈,以及我和我的孩子和学生为例,来看看这样一个代际之间的递进过程。

  温儒敏:我看到现在有些青年太功利,又太老成,好像缺少一点青春气息,也可能是我们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吧。过早功利化、商业化、世俗化的教育对青年很不好,那些泛滥成灾的粗鄙文化、搞笑文化,在影响着青年人格的健康成长。我很为此担忧。

  “五四”那种理想、朝气与活力,能否再给青年人一些召唤呢?所以,我建议要在考试与个性发展这两者之间做点平衡。完全丢开应试的现实要求是不可能的,但总还会有点空间发展自我,容纳一点理想。老师和家长也应当给同学们多创造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在努力应对高考的同时,还是要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看将来能为国家社会做点什么贡献。至于上了大学的青年,多领略“五四”那种青春向上的精神,多想想日后的“志业”而不只是“职业”,这对青年一代的人格形成也肯定会有好处。

  “五四”精神最主要的是科学、民主,那时请进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促进了思想大解放,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大发展。之后由于政治等复杂原因,这两位“先生”在中国并没有始终受到尊重,甚至有时还怠慢他们了。现在我们很多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制度革新、科学发展、重视民生、提升公民素质,等等,其实都还是要请教两位“先生”的。纪念“五四”,要重新强调尊重“德先生”和“赛先生”,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导致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

  人民论坛:今天的一些青年觉得“五四”精神、“新文化运动”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时隔90年的历程,您认为,那个时代的青年与当代青年在价值观和行为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劳凯声:从“五四”运动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迁。这种变迁,导致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尽管我们都高举着科学、民主的旗帜,但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代际差异。

  90年是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很难描述那个时代的青年人与现在的青年人到底有哪些不同。但从我们这代人身上,从我们自己所受的教育都可以看出来。我们经历了1968年的上山下乡,在艰苦的农村生活中经过一段生活的磨砺,然后从1978年再返城、上大学再工作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这代人,概括起来说,更多的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我的感觉就是,我和我的孩子的差别,比我和我的父辈的差别要大得多。我们这代人所接受的主要是上一代人给我们的东西,而下一代更多的是接受从社会其他方面得到的东西。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充斥着社会的各个场所,新的交往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展了一代人的学习与交往空间。这一变化似乎正在改变传统的代际关系。在两代人共同面临的这一历史性变化面前,我们的下一代显然对新环境有更深的认同。他们凭着对新文化的敏感、认同以及自身接受能力的优势,似乎比我们更能接受这样一种新的文化。因此这种代际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社会变迁带来的差异。而且,社会变迁的速度越快,这种代际差异就越大。

  今天的年轻人有其自身的问题,有其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扪心自问,我们并不了解今天的孩子,他们生活在一个与其父母的青少年时代迥异的的全新的世界,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人。然而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快乐与苦恼、理想与追求,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观、学校观、师生观、亲子观来对待他们。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使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经受全面的挑战。对于这样一种历史性的变化,作为家长、教师、成人,我们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适时应变的措施。如果说面对飞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成年人尚且还不适应,还表现得茫然无措,那么我们怎么能一味地指责,或者苛求我们的孩子呢?

  张立文:“五四”运动的时候我们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所以青年的思想和90年前肯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与时俱进,现在的年轻人既要爱国,又要理性地爱国,不要陷入狭獈的民族主义中去。现在有些青年的过激行为依然存在,如抵制外国货等。现在的青年在爱国主义的大旗帜下,应该更加理性地理解这样一个问题

  温儒敏:可以说,“五四”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无孔不入,“五四”其实离我们很近,可以说息息相关。在我的少年时期,是很向往“五四”先驱者那种使命感与大气度的。我们那一代较多地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想到如果能为国家民族做点贡献,自己的一生就会很充实,不是虚度年华。那时读鲁迅、读革命烈士诗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感觉热情澎湃。我上大学时,很希望能够到基层去,并不想当“三门干部”(指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现在看来是有点理想主义,但也因为有理想,我们在那个物质贫困的年代也过得很快乐。

  我们这代人应该通过理解和沟通,去帮助我们的下一代面对他们自己的问题

  人民论坛:“五四”精神的作用是什么?当今的青年应该继承“五四”运动的哪些思想呢?如何传承这种精神去帮助当代青年人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

  温儒敏:“五四”最大的功劳是让中国人醒了过来,重新打量自己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抛弃了阿Q式夜郎自大的心理,头一次知道落后了,再不努力改革,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五四”涌现一批勇敢而有志向的先驱者,很了不起,他们提出“重新估价一切”,看穿传统文化并非全是那么光辉灿烂,里面也有很多迂腐黑暗的糟粕,阻碍现代社会发展,他们竭力要铲除旧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封建专制主义,引进外国先进思潮,促成了旷古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整个中国的文化、道德、政治、文学等诸多方面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劳凯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五四”运动就像一把火炬,这种感受好像是在黑暗当中,有人举起了火炬,给了你光明,你能够知道,前行的目标是什么。今天的青年人无论怎么变化,无论他们面对的问题和以前的人有多大的不同,这种精神在每一代人身上一直在延续。我主张,我们这代人应该通过理解和沟通,去帮助我们的下一代面对他们自己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代年长者应该做的一件事。

  现代化的进程不仅改变着社会,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可能要老老实实地向我们的子女和学生学习。因为与我们的后代不一样,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社会提供的范式和榜样中长大的,我们按照社会规定的人格模式来要求自己,来判断周围的一切。

  在我们的青少年时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社会并不需要我们做出选择,我们也不可能做出人生的决定。我们的工作、事业、人生前途甚至家庭生活都由社会安排好了。我们在一元化的环境下几乎感受不到选择。而我们的孩子显然对环境有更深的认同。多元化的社会要求他们从小就养成应变的能力,独立地去作出判断和选择。我们的下一代对新文化似乎有着更多的认同,他们没有旧观念、旧框框,轻装上阵,又有着接受能力上的优势,因此必然走在我们的前面。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以我们当时的观念、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受过的苦难来教训今天的孩子。孩子已不简单是父辈的替身、父辈理想和意志的一部分,培养孩子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应是让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在未来的社会中大显身手,实现自我价值。

  张立文:“五四”运动是从君主专制到现代化转变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和世界接轨的一次尝试。当今的青年应该继承“五四”运动的哪些思想呢?我认为,要继承“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这五个方面的思想,今天的青年还应该继承下来,为振兴中华,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现在的社会不是一个不计其功、不谋其利的社会

  人民论坛:您认为,导致一部分青年人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青年?



  张立文:现在的社会不是一个不计其功、不谋其利的社会,而是一个讲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道德所要求的,也是社会的责任。要处理好功利与公平、正义的关系。功利要分清公利与私利、公功与私功。为公谋功利,为国家、民族谋功利,就是正义的、道德的。为私谋功利,甚至损公为私,害人谋利,这就是不道德的,不讲天理良心的。现在的年轻人功利主义抬头,虽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关键要处理好公利与私利、公功与私功的关系。

  现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经济也受到影响,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工作越来越紧张,在激烈竞争等因素的作用下,青年人为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出现一些功利主义,也不足为怪。只要很好地引导、教育,就会将个人功利主义转化为为国家、民族谋功利的大功大利。

  “五四”精神是发扬中华民族为公计功、为国谋利的公功、公利,个人的功利和人生价值,也在“五四”运动中得到了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精神与功利主义并不矛盾。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是提升其为公为国谋功利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不是一味的批判,我们要唤起青年人、大学生为公为国谋功利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贡献青春和热血。



  劳凯声:我认为,时代的功利性语境构成了针对现代人价值和理想的巨大解构力和吞噬力,传统的精神似乎正在发生某种扭曲。一部分青年人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重的原因乃是整个社会消费主义文化取代了带有革命色彩的理想主义文化之后,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新理想主义价值体系,从而使青年文化中呈现出功利主义的一面。

  在社会的变革当中,相当多的人对市场充满了一种盲信,以为通过市场就可以解决现在社会当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市场其实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只是社会领域当中的一个领域。在很多情况中,社会并不是通过一种商品交换来运行的。但是市场所蕴含的一种市场文化、商业文化,正在侵袭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包括学术界、大学,我们现在大学里面的抄袭之风、造假行为,就是源于商业文化,是一种利益驱动的结果。所以我觉得,这不仅仅是青年人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问题,大家要共同面对。

  在今天,重建理想主义的价值体系,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宏大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经过了多次调整,力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青年人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意识

  人民论坛:在90年后的今天,“五四”精神又该“立意”在何种“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上?

  温儒敏:“五四”固然偏激,“五四”不无缺失,但如何看待历史上这种偏激呢?如果回到上个世纪初那种特定的历史语境来讨论问题,就能够理解了。现在有很多问题,包括人文精神衰落,这主要跟社会变迁、特别是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之后,拜金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盛行有关,这笔账算到“五四”头上也是不公道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不应当忘记“五四”先驱者“偏激”反传统的同时,对文化转型还作出过宝贵的探求与贡献。

  “五四”不只是批判传统,同时也在探求中国文化的转型与发展,探索“立国”与“立人”。反对专制,张扬个性、提倡人道主义、科学民主,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等等,都是“五四”的功劳,当今有一部分延续下来了。“五四”那一代先驱者的思索至今还是很有启示价值的。

  张立文: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青年人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意识。当今青年要有符合于国情的民主精神。在我们这个多元一体的国度里,有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宗教信仰,还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里,我们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在这个大国里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青年既要发扬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发扬每个人当家作主的精神,同时也要有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使民主精神贯彻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去,也能够使我们国家走上政治民主、制度民主、生活民主的道路。

  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青年人在处理人权和生存权、发展权的关系时,应该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个人义务、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的关系问题。青年也要看到个人和国家的关系问题,要发扬人权,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人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延伸阅读

  不同年代青年人的价值观

  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以下对各年代青年的价值观的归纳不一定全面,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动态。

  “50后”、“60后”价值观:“无我”和“忘我”

  在那个政经合一的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且也与社会总体价值观一致。其人生价值的指向是“无我”和“忘我”——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塑造了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圣人”价值观。

  “70后”价值观:喜欢吃苦、敬业,相信只要奋斗就能得到一切

  1970年代的人带来了价值的多元化,终止了一元价值对他们这个社会的统治,他们是一元社会的断裂代。他们对前几辈人所坚持的一些价值观有点不屑,他们不再坚持这些对于前辈而言是毫无疑义的价值取向。更确切地说,这代人没有一种统一的价值观。他们喜欢吃苦、敬业,相信只要奋斗就能得到一切。

  “80后”价值观:敢于追求和创新,甘于堕落

  1980年代,青年思考的主旋律是“人为什么活着”。“80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他们乐于平凡,敢于追求和创新,甘于堕落,偏爱享受生活,满足自己,寻求真理,藐视虚伪。他们不信仰金钱万能,却无法摆脱金钱的枷锁。这种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人生追求,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普遍诉求。

  “90后”价值观:功利欲望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

  1990年代,青年思考的主旋律是“人怎样活得更好”。“90后”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导致“90后”一代中的很多青少年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人民论坛记者周晓燕编辑整理)
 相关链接
·上海春节黄金周旅游收入超29亿元
·图表:“压岁钱”的来历
·青藏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举行敲钟仪式庆祝中国龙年春节
·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完成任务并启程返回中山站
·中国南车中低速磁浮列车下线
·重庆:新春伊始求职忙
·广西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新年祈福
·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天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 福利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