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四月,本是草长莺飞、麦苗青青的季节,但在河北井元路(井陉—元氏)一带,中国青年报记者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场景:
煤尘满天,黑石遍地,原来绿油油的麦田变成了煤场。从南佐镇向西到前仙乡5000余米的路段旁,以路为中轴线,左右几十米范围内几乎全是煤场,这些煤场少则占地几亩几十亩,多则上百亩,场内大多有四五辆重型卡车在等候装煤,轰鸣的装载机震耳欲聋。有的煤场看起来刚刚开业不久,坐落在青青的麦苗中间;还有的煤场正在建设,里面堆了大量的石灰、鹅卵石、水泥,嗡嗡响的推土机将绿油油的麦苗一次次地拱起。
“以前公路两边都种着庄稼,现在你看这路边哪还有耕地啊?”一位村民叹了口气对记者说。
有村民试图在一些废弃的煤场上复耕,却发现耕地完全被毁,硬邦邦的土地无法再耕种。
井元路一带地处太行山脚下,并非产煤区,而是以农业为主。但为何这里会出现大片煤场呢?带着这些疑问,中国青年报记者于近日分赴河北井元路、河南安阳铜冶镇一带调查采访。
1000余亩耕地的村庄附近,煤场占地200亩
“去哪儿找煤场?嗨!那可多了去了,我带你瞧瞧去。”司机徐师傅主动提出为记者带路。
4月21日上午10时,记者从河北省井元公路元氏县端,前行10公里至井元路与京赞路(北京—赞皇县)交叉口时,一阵狂风袭来,卷起的黑尘遮天蔽日。下车一看,道路两旁堆满了黑色煤渣。这时,一队运煤车呼啸而过,掉下来的煤尘给路人都画了个“包公脸”。
前行500米,公路两侧煤场一个挨一个,差不多每隔20米就挂几个小煤场的名号。其中,一根电线杆上就摞了三四个招牌。
路边的前仙村村民纷纷向记者诉苦:“这里每天经过的煤车源源不断,车一过就会带起一股‘黑旋风’。我们每天呼吸带黑色粉尘的空气,流出的鼻涕、吐出的痰都是黑色的,植物的叶子变成了黑叶,路边的玉米成了黑玉米,挨着路边的麦子变成了黑麦子,刚出锅的馒头霎时间就有一层黑煤面罩在上面,变成了黑馒头……”
沿途村民介绍,在井元路分支小路上的煤场数目更多、更大。为看个究竟,记者徒步沿着井元路的一条分支路前行。果然,没走几分钟,就在北佐村东山下看到一座座小“煤山”,再往前就是大片刚建成的煤场。走到煤场中间,眼望四周几乎看不到农田,记者走了足足10分钟才来到了“煤山”前。
一个煤场老板告诉记者,他家煤场占地96亩,“要是把东面和南面那几片煤场都算起来,大概能有200多亩吧”。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整个北佐村才有1000余亩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