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志愿者:中国社会力量的成长
2009-05-12

“公民社会特别注重每一位公民的参与,只有发挥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发展才能充满活力”

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志愿者”三字金光闪闪。

“2008年是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件在客观上对志愿者事业的发展起到渲染作用。”专注于志愿服务研究的江汛清认为,“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无私无畏和在北京奥运会中的真诚奉献,标志着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江汛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是中国最早开始研究志愿服务的学者之一。她主编的《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及合著的《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等书籍在志愿服务领域广为流传。

志愿者大规模参与汶川地震救援,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力量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嘉许声中,亦有媒体反映志愿者队伍“哄地来了,倏地走了”,有经验的灾后心理干预人员普遍缺乏等问题。

江汛清说,当前中国的志愿服务虽有不足,但志愿精神是一种公民精神,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都需要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

对志愿服务的省思

《瞭望》: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使公民不计报酬、以志愿者身份投入抗震救灾?

江汛清:是每个人心中的爱和关怀。志愿者行动的最高理念是自觉自愿。我国助人为乐、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都是志愿服务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绝不缺乏志愿精神,因此,志愿服务一经在中国倡导和实施,就在社会各界中得到广泛赞同和积极响应。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社区服务方面出现自己的志愿活动和志愿者,他们虽有自己的组织体系,但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共青团系统形成了青年志愿者这一全国性志愿者组织,通过一些大型活动、广泛宣传等,志愿者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志愿精神不是停留在传统美德的层面上,而有其时代内涵。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瞭望》:你也提到我国曾经的志愿服务,你认为参与救援汶川地震的志愿者与以前派遣的志愿人员有何不同?

江汛清:参与汶川地震的志愿者响应非常迅速,很多人是知道地震消息后就自发赶往灾区做志愿者,但他们的行动往往比较零散,缺乏组织性,调度难度大,其安全也很让人担心。而我们以前则比较习惯哪里出现服务需要了,会有相关机构组织联系相应部门,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设备等,都报告得比较清楚,然后大家在集体的动员或安排下提供服务。

《瞭望》:你认为零散的志愿者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

江汛清:应该说有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早期的志愿者中。媒体曾经报道,有些地方多股志愿者先后抵达,使灾区群众甚至疲于接待,而在一些不易进入的地方,则几乎没有志愿者提供相应服务。而对志愿者个体来说,他们有的也在抱怨,认为自己满腔热情却被灾区群众误解,反复被盘问,反复作解释。

《瞭望》:你认为效率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江汛清:经验不足。我们习惯了机构跟机构打交道,还不太适应机构跟个体打交道,这暴露出志愿者管理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据我了解,发达国家的志愿者管理组织化程度非常高。比如英国的海外服务社,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会有非常清晰的岗位描述,包括需要你的哪些特长、需要你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以及会给你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等,都会有详尽介绍。然后,会根据报名材料组织专门的考核,通过者才会被派遣到相应岗位。我们的志愿者岗位招募可能描述得还比较模糊。


 相关链接
·上海春节黄金周旅游收入超29亿元
·图表:“压岁钱”的来历
·青藏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举行敲钟仪式庆祝中国龙年春节
·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完成任务并启程返回中山站
·中国南车中低速磁浮列车下线
·重庆:新春伊始求职忙
·广西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新年祈福
·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天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 福利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