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首例甲流患者为何顺利入境? |
2009-05-12
|
|
相关检疫程序严格执行,但患者两次体温检测均正常未触发警报,其申报健康情况也未显示异常
据新华社电5月8日从美国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包某某目前已被确诊为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包某某是如何通过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层层检疫而顺利入境的呢?记者11日专程来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调阅了当时的监控录像,并采访了相关工作人员。
登机检疫未发现异常
根据质检总局提供的资料,5月8日23时56分,载着包某某的美国西北航空公司NW029航班停靠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并被安排在指定的来自疫情国家和地区航班的专用通道———213机位,接受入境检疫。
“登机检疫是第一道关卡。”负责视频监控指挥的质检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陈明告诉记者,检疫人员登机后通过代办对美籍乘务长进行了询问,美籍乘务长声明该航班在飞行过程中“未发现呕吐、腹泻、发热、寒战症状的旅客……交通员工健康状况良好”,并在总申报单上签字确认后交给了检疫人员。
检疫人员随后进入客舱内进行了医学巡查,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就通知机组允许包括包某某在内的所有旅客和机组人员下机。“尽管检测人员又在机舱口对所有旅客逐一进行了询问观察,仍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陈明说。
体温检测未发现异常
航班旅客下机后,需要经过两次红外体温检测,一旦体温过高触发警报,将被检测人员隔离。这是第二道重要关卡。
“为了加大检测力度,我们专门把红外体温检测仪的警报线从37.5℃降低到了37℃。”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旅检处四科科长肖国英当时正在首都机场T2航站楼入境旅客检疫查验台值班,并负责协调指挥整个检疫过程。
肖国英告诉记者,来自NW029航班所有人员在通过第一次红外体温检测时,只有一位旅客体温超过37℃,并引发了红色警报,但姓陈而不是包某某。这位旅客立即被带到隔离室进行了体温复测,结果为37.3℃,且无相关症状。检测结果排除了其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可能,随即被允许离开。
按照有关规定,NW029航班所有入境人员必须填写入境健康申明卡,并在其通过入境检疫通道来到检疫查验台时将卡片交给检疫人员。在这里,包某某和其他旅客接受了第二次红外体温检测,结果是他们的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内。
健康卡申明无流感症状
记者通过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的监控录像看到了这一过程:5月9日凌晨零时18分许,包某某通过入境检疫通道来到检疫查验台前,将入境健康申明卡和护照交给检疫人员。检疫人员将他的入境健康申明卡与旅客护照进行仔细核对后,允许他通过。
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不长,一切手续都很顺利。包某某步伐敏捷,动作迅速,精神状态正常,没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那天,包某某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因为体温过高而触发警报,也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感冒症状。另外,他在提交的入境健康申明卡上申明,在过去1周内没有与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也没有发热、咳嗽、咽痛、肌肉痛、头痛、腹泻、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肖国英说。
记者从监控录像上看到,包某某于5月9日凌晨零时33分办理完边防入境手续。
同日13时17分,包某某搭乘3U8882航班抵达四川成都。据查,与其同机的旅客分布在我国21个省份。
研究显示,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1至7天。患者在发病前一天已可排毒,有些人感染后不发病,但仍然具有传染性,隐性传染比例相当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