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汶川考卷 中国作答
2009-05-13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 题:汶川考卷 中国作答

新华社记者 李云路 郭鑫

5月12日,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一座倒塌的教学楼前,巨大的纪念表盘上的指针定格在14时28分。中国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悼念去年此刻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死难失踪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献身的烈士。

 

今日国内聚焦
·
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伦敦举行
·
外交部就我提交外大陆架信息答记者问
·

公安局政委女儿顶替上学:王峥嵘被刑拘

· 

清洁工"捡"金饰续:逾9成网友称非盗窃

·

杭州公安局:"飙车案"超速正在鉴定

·
股市早班车:震荡仍是行情主基调
网言网语
·

李瑞英揭新闻联播没有人情的处罚内幕

·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将在映秀举行 ·

进步!北大给政府信息公开打分

·

活该?小官员用钱打女服务员被刺死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纪念仪式,敬献鲜花,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一天,灾区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度过生命中悲伤的一刻:青川在东河口奏响莫扎特的《安魂曲》,告慰逝者;彭州以庆祝救灾中的“生命线”小鱼洞通车作为对死难者最好的纪念;志愿者陈岩则选择在这一天迎娶自己的新娘,“这意味着新生,希望通过我的行动带给灾区人们希望”。

这场历史罕见的地震,无疑是出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一份沉重“考卷”。回望这一年,中国政府和人民用空前的团结、坚强和真爱,向世界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正如胡锦涛在讲话中所说,这场救援是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人们清晰记得,震后13分钟,全国军队应急机制启动;震后一个多小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乘专机从北京起飞奔赴灾区指挥救灾;震后10小时,近两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达灾区开展救援工作。随后,包括空降兵、海军陆战队、武警和消防官兵等20余个兵种的10多万大军陆续投入抗震救灾……

这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抗灾方式,被国际社会称为“巨灾风险防范的中国方式”。而在救援过程中闪现的自救与救人的人性光辉、超越死亡极限的生命的坚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无一不展现出在灾难面前的“中国精神”。

中国创造的“没有饥荒,没有流民,没有瘟疫,没有社会动荡”的奇迹,更让世界惊叹。美国《时代》周刊撰文指出,地震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让人们对中国政府有了不同的了解。

如今,一年过去,伤痛在记忆中定格。正如一年前艰难跋涉到灾区一样,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媒体再度踏上废墟,将视角伸向灾后重建的落实、灾区人民生活的境况。试图重新检验,在比救援更为艰巨和长久的灾后重生“考卷”中,中国的考分又是如何。

他们发现,尽管回望汶川时依然饱含悲伤的泪水,但当抬起泪眼时,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汶川。

据四川省政府日前公布的数字,截至今年3月底,四川纳入国家规划的灾后重建项目已累计开工12728个,占整个重建任务的38.9%;因汶川特大地震而失业的150余万人中,已有129.6人重新实现就业。截至目前,中国预算安排的中央地震重建基金已达1300亿元,在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产业重建和结构调整,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灾后重建的成果固然令人欣喜,中国政府在重建工作中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更是一如救灾时期的细致与坚决。从过渡性安置和村民住宅建设强调尊重人民意愿,到活动板房的使用体现人性化;从把校舍安全视为作为所有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到现场清理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国政府力求一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

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室发言人伊丽莎白·比尔斯如此盛赞重建家园的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尊严和勇气:“巨大的悲剧不可能从记忆中抹去,但是中国政府正在尝试帮助这些灾区居民重建生活,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在灾难之后重新开始。”

如今,废墟已经清理,许多尚未完全倒塌的建筑被作为地震纪念物永久矗立;新的生命已在腹中孕育,但对于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来说,心里永远有一个不可触摸的痛;临时板房中的生活井然有序,而永久性的新家园才是灾区人民最可靠的归宿。

如何在物质家园重建的同时兼顾心灵家园的重建?如何在“5·12”生态民居援建项目中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如何更加公开、透明地使用重建基金并让监督机制密切跟进……地震给中国留下太多新的命题,重建中的汶川对于中国来说依然是一份巨大的“考卷”,对它的回答必定长期而艰难。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相关链接
·上海春节黄金周旅游收入超29亿元
·图表:“压岁钱”的来历
·青藏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举行敲钟仪式庆祝中国龙年春节
·第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完成任务并启程返回中山站
·中国南车中低速磁浮列车下线
·重庆:新春伊始求职忙
·广西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新年祈福
·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天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 福利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