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9:30,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做客新华网,与网友一起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主持人]于丹老师,我们知道您昨天刚刚从四川回来,首先就请于老师给我们的网友讲述一下您此次汶川之行的感受?
[于丹]其实首先我想说,我们的这个主题也许已经不恰当了,因为今天那里已经不是废墟了,应该说灾区的重建在这一年中完成的挺迅速的,从房屋,过冬的设施,这一切都建立起来了。但是最重要的后面这几字,“精神家园”到底在哪里。我昨天(12日)回来的时候,很感慨,就是5.12这个日子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涅槃之日,是一个重生之日。就是在这一天里大概有一些全新的价值,大家真的是完成了一个告别,完成了一个新起点的建立,在5.12到来之前这是一个不敢触动的日子,随着它越来越近,有很多人都说我怎么去面对呢。
因为4月份在那边,5月份也在那边,在临近的这段时间里,有不同的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就是我要怎么面对5.12,总是觉得5.12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会有太多的记忆,会在那一刻突然之间都出现了。可是真正这天来临的时候,我的手机上收到了好多好多孩子的短信,这些孩子跟我说的话,我觉得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灾区的态度。
有一个叫尹秋如的小女孩,她说,于妈妈,今天我想明白了,不管生活多么的困难,多么的悲伤,我都会替死去的朋友好好过,把他们的幸福一起过,每次看到你的节目我都会感到,我想我会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让他们跟我一起幸福,也包括您,让您感到我的快乐。”
一年前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是北川高三的学生,当时面临高考,生活还是一片仓惶的状态。当时这个小女孩总是觉得你们会给我们什么力量,能给我们什么支撑呢,我们需要这种鼓励,我们还在成长。后来这个小姑娘在高考完的2008年暑假,因为北川对口援建是在山东,她就跟着志愿者去了山东,她自己又是灾区的孩子,同时又加入到了整个重建的过程中,在她上大学之前一直在忙这些。到今年9月再开学的时候,她要上大二了。
我接到她的短信,她一共发了10条。她说,于妈妈,原谅我不是一个好孩子,我没有听到妈妈的话,你让我坚强,我以为我会在众人能忍住,但是我没忍住,还是哭了。一天下来,这个小姑娘,她说我想明白了,就是这一天我要替那些使者生活幸福,还要把感动传递给别人,她说包括您。原来一直让我给她力量和支撑的孩子,就在这一天她说有力量和爱可以传递给别人了,我觉得这就是5.12四川人的态度。这是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孩子,我觉得她能够代表四川人。
这天大家看到了很多仪式,但是真正的典礼是在人的心里,什么东西能够真正建立起来,哪些东西是不会被摧垮的。
去年我刚去四川的时候,看到一位老人,她70多岁了。老人说我家多好,我娃娃都在,我儿女都在外面打工,所以我家里没有死亡的。孩子就是伤了,还有我,我还能带他,但是我家人都在。我当时想以我们外面的人,看到家里的青壮年都不在家,都在外面打工,70多岁的奶奶要带着大大小小一批受伤的娃娃,我们会说这日子可怎么过啊。但是从老人来讲,她看到的是上天对她的眷顾。这是一年前四川人给我的印象。
一年后,我觉得我们没有理由再把那里当成废墟,那里无论是从物理空间上,还是从心理空间上,有创痛,有残败,但是建立的东西要比坍塌的东西多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