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9:30,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做客新华网,与网友一起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主持人]现在四川灾区还在进行紧张有序的灾后重建工作,我们知道倒塌的房屋可以重建,而逝去的生命却无法挽回,如何更有效、有力的重建灾区人民的心灵精神家园,我想于丹老师对此一定也有独到深入的见解,请您与我们的网友讲一讲这方面的感受?
[于丹]其实我觉得这么问的网友就已经在加入重建了。因为重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现在在那里看见,有很多人是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的是接受与告别。你知道有多少人,很久还不能接受亲人远离的现实,只有接受下来,完成真正生命的诀别,才能够建立起来新的行为起点。我们以前有好多时候是在诀别还没有完成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重建,所以每一次在完成重建的时候,都开始重温那段伤痛,他还是不相信亲人已逝。所以人就有很多失衡。每个人在受伤深重的时候我们都想到孩子,要允许孩子哭泣,允许孩子惊慌,允许孩子在颤栗中平静下来,有的时候你给他一个新的游戏的场子,给他一个灿烂的晴空,去玩一玩。
我觉得转移和建立新的行为是最好的方式,不要就事论事不停地去安抚,有的时候安抚本身是有种伤痛的重复。就如同我们怎么样能够转移人的注意力,去在行为模式上建立新价值。我记得有一个经典的对话说,禅悟的把手是什么?答案只有两个字:去做。也就是说禅悟不是在脑子里做的,而是去做的。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李连杰的壹基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让羌绣的妇女做羌绣。羌族受灾最重要的一个村子叫猫耳石村,恢复重建以后,她们叫吉娜羌寨,那里的人也开始用行为修复。在四月初八,在今天,你喝一口“渣酒”,绑上我们的羌红,跟我们一起跳郭庄舞吧。
东汽中学,孩子们也说那个地方成为一片废墟了,但是这次我离开东汽的时候,他们带我去看了新校址,是海军建的,援建的速度很快,楼房很漂亮,他们告诉我哪里是公寓,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图书馆,还有孩子们打球的操场都建立起来了。你会看到,那个地方在完成很多的重建,这种灾后真正的重建是一种持久的、行为中的重建,每个人在行为中建立行为价值,一个人总要让他抓得住什么东西,不管你组合家庭还是学一门新的手艺,哪怕你完成一次新的旅行,去看你没看过的地方,或者去写作,都可以。
我在那里见到东汽中学高三年级学生陈宇航的父母,他父母就是因为儿子走了,每两三天给父母写首长诗,他的博客挂着他给孩子的一百多首长诗,大家突然发现,他的文字竟然如此的优美,他简直是一个文学家,他写的那些细节,他对儿子倾诉的那些话让多少人撕心裂肺。所以我跟他聊的时候就问他,你以前写过这么多东西吗?他说要不是娃娃走了,我写这些东西干吗。我说你觉得你现在文笔好吗?他就笑着说,好多看过的人都说我文笔好,我过去不知道。
我说那写点别的行吗?他说写点高兴事,我也能写。我从他们家走的时候,从今年5月13日开始不给儿子写了,带着宇航的妈妈出去走走,写点新东西,我说你要能写书,我给你写序。第二天他就开始写新的东西,“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温暖的云朵拥抱着我”。我相信宇航的爸爸是大作家,文字这个东西在手里,用忧伤去写过去的哀痛是一种抒发,用文字的清新美丽描述新的生活感受也是一种抒发,但这些都是一种行为。
所以人要修复心灵,要行动,要变化,一种转移会让你看到新的价值变化。我觉得我们大家一起去做吧,来日方长,一直做下去就会看到新价值,像现在建起来的高楼大厦一样,在我们的心里一点一点站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