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等院校,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之为象牙塔,在人们的眼里,那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圣洁殿堂”、“清水衙门”,似乎与腐败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近年来,高校系统贪污腐败案件的频频发生,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据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06年,海淀法院受理高校教职员工犯罪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比2005年增长3倍,涉案高校14所,涉案金额有的高达上千万。其中,不乏全国知名高校的教师、部门领导、学科带头人等犯罪案件。2005年至2008年,杭州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发生在高校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共涉及54人,其中就有一批贪污受贿大要案……
可见,“象牙塔”已不再是一片净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包括用于学校工程建设、购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等。在一些人眼里,如今的高校是块“肥肉”,一些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往往几万人,每年招生上千人,建校舍、改食堂、修操场等基建工程一个接着一个,文凭很有市场,培训争先恐后,日进斗金,高校里有些“斯文人”变得“大款”起来,“圣洁殿堂”有了“蛀虫”,“清水衙门”有了贪官。要看到,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地方,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地方。高校一旦发生腐败,其危害性要比一般地方、单位和部门腐败的危害性更大,影响也更坏。因为学校的风气,领导和老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阶段,一旦被污染,影响的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而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作为从事培养下一代重任的高校,腐败污染了自己制造的“产品”,其危害“猛于虎也”。因此,全面整治高校腐败刻不容缓。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高校腐败的背后,实质是权力的滥用。一些高校行政机构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学科发展、项目安排、物资采购、干部聘任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而广大师生却难以对此进行有效监督,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些机构在干什么。有分析说,高校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多发,一方面是一些高校的领导干部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是高校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以及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高校作为特殊的领域,对其产生的腐败现象,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央高度重视。2008年9月,国家教育部党组专门召开了全国高校反腐倡廉会议,部署了高校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亲自到会并强调,要抓好高校财务管理、高考招生、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投标、校办产业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要高度重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决不能让污七八糟、消极腐败的东西进校园等。今年1月,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他再次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工作意见》,加强对高校招生、基建、采购、财务、科研经费、校办企业、后勤服务中心的监督和审计。”这表明,在高校发生的腐败现象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也为净化高校环境传递着佳讯。
治理高校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权力制衡;又要从教育入手,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更要强化监督,加大惩处力度,对发生在高校的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能姑息,更不能手软。保护好高校这片净土,不仅是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不仅需要专门机关加大工作力度,更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通过构建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净化高校廉政环境,还高等院校一片蓝天!(来源:中国监察杂志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