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可再生能源的家族
2009-06-01

煤炭和石油还能开掘多少年?与之相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种种问题如何解决?人类生活的这个星球,日益迫切地感受着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压力。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让人们看到了曙光。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家族”,既有助于了解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的现状,更是对未来的积极把握。

太阳能

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煤

太阳是人类能源之母。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煤产生的能量。广义的太阳能包括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等,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

2008年奥运会成为我国在太阳能应用方面的展示窗口,奥运会场馆周围80%至90%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供应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

风能

总量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大10倍

风是一种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自然现象。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大约2%转化为风能,别小看这2%,要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大10倍。

风能利用有风能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

利用风力发电,是指风力发电机在强风的吹动下旋转,然后通过变速齿轮加速,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

风能无污染、蕴藏量大,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眼下正着力建设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

生物质能

人类利用最早、最多、最直接的能源

垃圾处理是一个社会难题,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侵占大量土地。科学家给垃圾找到了一个“用武之地”:让垃圾变燃料。从3000吨废塑料和橡胶中可以提炼出2000吨高纯度汽油,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烟雾。这时,垃圾有了一个新称谓: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在生物质能中,可以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是农、林业的副产品,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等有机废弃物。

生物质能是人类利用最早、最多、最直接的能源,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但目前其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总量的l%。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中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50亿吨左右。2006年底全国年产沼气约90亿立方米,为近8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优质生活燃料。

潮汐能

平均潮差在3米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

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成为潮汐能。

海洋的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是永恒的、无污染的能量。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米,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米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

潮汐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我国的海区潮汐资源相当丰富,潮汐类型多种多样,是世界海洋潮汐类型最为丰富的海区之一,潮汐能资源以福建和浙江为最多,两地合计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88.3%。

 相关链接
·南京玄武湖国庆换新装迎八方客
·西康铁路复线首座桥梁成功架通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迎来第5000万名游客
·武汉铁路今日迎来客流高峰
·北京怀柔:国庆佳节忙秋收
·“纳沙”影响南宁趋于结束
·中国航天专家在国际宇航联大会上获两项大奖
·客运值班员 假日更忙碌
·坚守急救 我工作我快乐
·湖北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摄影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 福利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