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接受许宗衡辞去深圳市市长职务的请求,任命王荣同志为深圳市副市长,代理市长职务
深圳代市长王荣走马上任,有媒体列出他履新“三斧头”:自觉请求群众监督;狠抓清正廉洁;承诺不以权谋私。
对于刚刚出了个许宗衡的深圳官场而言,廉政建设当是第一要务。王荣此番承诺,既是自律,也是对深圳官场发出的“廉政风暴”的信号。
但深圳对新市长的期待显然不仅于此。请求群众监督也好,承诺不以权谋私也好,这些都是为官者的基本素质,不是做了深圳市长才需要特别承诺的。确切地说,这不是需不需要承诺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遵守的问题。党纪国法都明明白白地写着,承诺不承诺,都得遵纪守法。
深圳,30年风风雨雨,有过“深圳速度”的辉煌,也有过“你被谁抛弃?”的困惑和失落,新世纪里,如何再先行一步,成为中国改革的急先锋,这才是作为新任代市长王荣背负的最大期待。
为什么人们对深圳寄予如此厚望?不仅仅因为,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端,改革开放星星之火从这个昔日的小渔村点燃;也不仅仅因为,1992年,从这里奏响的春天序曲,催生了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浪潮。而是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经济区域——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作为和香港唇齿相依的开放前言城市,深圳,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仍将担任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这样的城市需要怎样的当家人?或者说,当家人需具备怎样的智慧,才能应付现实存在的诸多挑战?这,是新市长无法回避且需要亟需解答的问题。深圳等待这样的答案已经太久。
深圳需要勇于担当的改革者。
相当长时间内,人们似乎已经习惯深圳官场的平稳和一团和气——尽管争取了多项改革先行的权利,却少见改革的成果。当年,梁湘、袁庚两位先行者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志气,在今天的深圳官员身上还有多少?超前规划、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劳动合同制等等,这些今天我们看来再熟悉不过的词汇,在改革开放之初,每走一步都要顶住巨大的压力,都要有突破旧体制化蛹成蝶的决心。我们不奢望今天的深圳再创造出“深圳速度”这样的神话,但我们期望,深圳能突破政府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等改革瓶颈,而这些改革一如当年的“招商引资”,需要改革者有开拓创新精神,更需要“只要为党立公问心无愧,我什么都不怕。千秋功罪,让后人来评说吧!”的勇气。
深圳需要心怀理想的实干家。
近几年,深圳市长调动频繁,不由得让人生出此位置的无数遐想。深圳市长当然是个官位,还是个非常有前途、备受瞩目的官位。有前途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这是步入官场上升通道的机会;一是,它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机会。有必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不是要做多高官位,要手握多大权力,而是,面对挑战,有创造、有应对,是穷极自己的智慧,在一个城市成长过程中,能留下自己清晰的印记;是把“深圳市长”真正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挑战,而不只是一级官阶。
深圳需要无私无畏的“孺子牛”。
事实上,并不只是深圳需要“孺子牛”,全国城乡,只要有政府机构的地方,有党政干部的地方,都需要“孺子牛”精神。之所以特别对深圳提及,盖因当年深圳的开拓者们给他的继任树立了这样的榜样。是他们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人生格言,真正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无私才无畏,正是有如此人格,才有了其治下官场清和城市的兴盛,才有人所共知的“深圳速度”。
上述所列,并非对履新者的苛求,无论王荣或是其他什么“本土的”、“空降的”市长,这些都是民众对一个城市的期待。
有意思的是,在王荣履新之前,南方有媒体已先行一步,了解报道了王荣在苏州的政绩。并对王荣能否将“苏州经验”移植至深圳颇为期待,言下之意,恨不得王荣能给深圳带来另一个“新加坡工业园”。笔者窃以为,当下讨论此问题为时尚早。且不论“苏州模式”的几十年积累,苏州与深圳所处经济区域和区域定位的迥异,单是“新加坡工业园”经验的想象就有误导深圳之嫌。深圳有自己的经济特点,有独特的城市文化,这是深圳再次腾飞的优势所在。让深圳成为深圳,而不是南方的苏州和其他,这是王荣未来几年需为之努力的事业。
许宗衡倒下了,王荣的廉政承诺如何立起来 王荣“四点”感言说与谁听? 王荣深圳履新承诺绝不谋私利 请群众监督 王荣:我不大赞成别人说我是学术型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