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别让环保部门“孤军奋战”
2009-06-18
因擅自开工建设未经批准的铸锻钢基地及技术改造项目,日前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违反环境法规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处以20万元罚款。

尽管有人质疑,“区区20万”能否对其起到震慑作用,但对于国家环保部,这已是罚款的上限。然而,在这一事件中,如果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处罚上,则可能忽略更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被查处的环境违法项目,许多都是类似“中国一重”的“未批先建”,这已经成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按照我国当前的行政审批体制,一个建设项目要获得“准生证”,往往需要经过环保、计划、建设、规划等多个部门的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五条更是明确规定,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其他部门不得审批。

那么,对“中国一重”的“未批先建”,我们不禁要追问,在没有环评审批的情况下,该项目其他的手续又是如何办下来的?

无独有偶。据报道,日前环保部叫停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都存在未经环评审批就擅自开工的问题,“有些项目甚至已经建得差不多了”。这些年来,一路绿灯最后卡在环评上的建设项目,并不少见。本该最先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却往往成了最后一道关卡,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根据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环评法执法检查报告,许多地方和部门存在着“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未评先批”等现象,一些地方甚至用“红头文件”为此保驾护航,仅2007年全国就清理出51件与环评法有关规定不相符合的地方性文件。

由此可见,一些部门罔顾环评审批前置的相关法律规定,默许甚至是支持违法项目上马,这才是当前环境违法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近几年来,无论“环保风暴”的不断掀起,还是环保局长的匿名举报,都显现出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的无奈。而这背后,则是相关法规制度和发展理念的缺失。

正如国家环保部所言,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的项目可能会借机卷土重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示,要求绝不能为保增长而把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避免环保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值得认真思考。

建设生态和谐中国,环保部门独木难支。如何让环保部门告别“孤军奋战”,如何使环保不至于成为少数人“寂寞的欢愉”,有赖于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有赖于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范正伟)

 相关链接
·南京玄武湖国庆换新装迎八方客
·西康铁路复线首座桥梁成功架通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迎来第5000万名游客
·武汉铁路今日迎来客流高峰
·北京怀柔:国庆佳节忙秋收
·“纳沙”影响南宁趋于结束
·中国航天专家在国际宇航联大会上获两项大奖
·客运值班员 假日更忙碌
·坚守急救 我工作我快乐
·湖北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摄影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 福利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