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胶州“被动”变“主动”力促毕业生就业、创业 |
2009-06-19
|
|
人民网青岛6月18日电 (宋学春 刘振华)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影响下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山东省胶州市不等不靠,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出击”,创新思路,加强服务,出台政策,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完善信息平台,全方位优化就业环境。通过举办免费人才招聘会、免费用工信息发布等方式,搭建了大密度、广覆盖、高效率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优化了毕业生就业环境。一是搭建免费平台。坚持“大型办多,小型办好”,每周三、四都举办人才招聘会,为毕业生和企业搭建交流平台。1-4月份,已成功举办30多场,其中,针对高校毕业生大型专场招聘会13场,参会企业达790余家,提供岗位9000余个,共有20000余人次求职者参加应聘,1600余人实现初步就业。二是实现网络共享。充分利用人才信息网,做好高校毕业生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构建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截至目前,注册企业用户1310家;发布企业人才需求信息1596条,毕业生求职信息1500余条。网站访问量达90万余次,日均浏览量2000余次。三是消化本地就业。坚持“面向全体、立足本地”,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联合举办了高校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为本地高校毕业生提供了600余个工作岗位和40多个就业见习岗位,吸引了700多名各专业毕业生入场洽谈。四是拓展信息载体。在胶州电视台、胶州广播、《金胶州》简报以及公交车载媒体等开辟了就业信息平台,全天滚动播发用工信息,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平台。现已发布大型招聘通知20余条,企业招聘信息160余条,方便高校毕业生择业。
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创业就业。发挥政策的引导保障作用,制定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在资金补贴、减免税费等方面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一是财政扶持。市财政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请5万元以下的小额担保贷款。其中,从事微利项目的,由同级财政据实全额贴息;两人及以上团队创业的,贷款额度可放宽到20万元。目前已有30余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带动了大批毕业生就业。二是政策扶助。凡是派遣期内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均可享受工商、税务优惠政策。对开办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不设注册资本的限制;开办有限公司的可以分期认缴;无异议的房屋权属可以免交房屋权属证明,免除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费用;在税收方面享受国家现行的所有支持再就业、新办企业优惠政策。三是政府援助。将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纳入市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政策体系。市政府与全市各镇、街道办事处签订责任书,对特困家庭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逐户逐人登记,优先推荐就业,确保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特困家庭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对符合条件的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
提供优质服务,畅通就业绿色通道。整合人事、劳动等资源,从见习培训、签订合同、兑现报酬到交纳保险,为毕业生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有力地保障了毕业生权益。一是建基地。实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以各产业园区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为依托,建立了10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基地,提供32个专业607个见习岗位。召开了2场高校毕业生与就业见习基地对接专场招聘会,有计划地组织07-09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业见习,在具体岗位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丰富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是开通道。为符合规定接收、符合条件毕业、符合政策落户的毕业生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执法部门密切配合,依法坚决打击欺骗毕业生“假就业”的“皮包公司”,凡聘用高校毕业生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三是解后忧。利用人才招聘会时机,向毕业生发放“明白纸”,宣传就业政策。降低人事代理收费标准,对在2年见习期内的高校毕业生免收档案管理费,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