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克明:金融危机后增收难全国农民或减收2000亿 |
2009-06-19
|
|
人民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张海燕)全国政协常委钱克明在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大会发言时分析,全球金融危机正在进一步向我国农村和农业蔓延,影响农民增收,如果无更有有力的政策干预,农民收入今年可能锐减2000亿余元。
钱克明分析认为,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速放缓,薪水下降,工资性增收难度加大。据农业部调查,今年初有近2000万返乡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目前形势虽有好转,但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仅为086,比前三年同期平均下降12个百分点,工资水平也普遍降低。据我们预测,下半年由于新毕业生加入劳动力队伍,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如果无更有力的政策干预,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将比去年减少约1300亿。
二是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风险加大,农业内部增收乏力。去年下半年以来,以生猪为代表的一批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滑。据我们预测,若无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今年农民销售农产品现金收入减少将超过1000亿元;特别是入夏后,农产品将陆续大量上市,季节性、结构性和区域性卖难问题将频繁发生,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将再次凸显。此外,我国大豆、油菜籽、奶粉等进口迅速飙升,优势园艺产品出口急剧下降,也增加了国内市场压力。
三是部分产业处境困难,财政负担增加,产业安全受到挑战。今年除谷物外,其他很多农产品面临困境,其中大豆、油菜籽、棉花、糖料、生猪、乳制品产业尤其困难。为稳定市场,中央财政收储了大量谷物、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其中一些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产品,后期还极有可能难以“顺价”销售,加大财政负担。此外,一些国家和外资机构正趁机加快对我国粮食、油料、生猪和乳制品流通加工企业的兼并和控制步伐,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为此,钱克明委员提出以下建议,促进农民增收:1.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稳定外出务工、鼓励返乡创业。建议明确将促进就业作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考核目标之一。成立各级综合协调机构,扭转农村职业教育“九龙治水,有治无序”、农民技能培训“有培训、无就业”的局面。参照外商投资和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政策,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鼓励并组织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在今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中,将推动农村出身的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点。
2.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部分产业的困难。对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外向依存度高的产品,要扭转临时收储政策所面临的“国家收储—进口增加—国家增储—我国财政补贴国外农民”的尴尬局面,尽可能采取国际通行的“市场形成价格、政府调节收入”的改革取向,尽快研究并逐步采取“差价补贴”或“反周期补贴”的政策操作办法。对食用糖要控制进口、鼓励出口、增加国家和地方收储,维持市场稳定,坚决杜绝“打白条”现象。对生猪要适当降低调控预案启动标准,加大调控力度。对乳制品要规范企业行为,延长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期,严格执行还原奶标签制度。
3.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构建长效体制机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逐步减少对市场价格的直接控制,慎重采用受WTO规则限制的干预措施。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和公共服务,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要通过加强反垄断监控和国际贸易谈判,提高农业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坚决维护我国农业的产业安全和支持保护政策的自主空间。要通过改革和开放,逐步构建既符合国际规则和市场机制要求,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