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保卫战——国共两党首战东北
东北较量的开局,国共两党都派出了较强统帅,两人都是抗日名将。林彪表示:‘四平是决战之城,我们要与国民党军决一死战!’杜聿明用大炮说话:炮弹如冰雹,平均每分钟落弹30多发。但东北民主联军将士奋起反击。毛泽东致电林彪:‘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1946年3月,四平保卫战一触即发
那是国共两党在东北“真枪实弹”的首场较量。国共两党都派出了较强的统帅——杜聿明和林彪。这两人都出自黄埔军校,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生,林彪是黄埔四期生,两人是同门师兄弟。东北大地上决定两党命运和前途的决战就是这两位同学拉开的帷幕!
翻开地图,就可见四平的战略地位之重要。这座城市位于东北中部平原,当时是一座拥有10余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处在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上,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自然也就成了军事战略要地。
为此,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抢先一步,迅速夺取了四平。这一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加之国民党军从本溪、沈阳迟迟不能向四平推进,打破了蒋介石4月2日之前抢占四平的计划,使蒋介石大为恼火。
根据毛泽东的一系列命令,林彪主持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四平保卫战方案。为实现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林彪决定迅速从东满、南满和西满调兵遣将到四平南部集结,准备同杜聿明集团在四平地区开展一场大会战。
1946年3月中旬起,国民党新一军第三十师、第五十师分别由沈阳皇姑屯、平罗堡出发,沿中长路北犯铁岭。第七十一军则由法库北进,企图经八面城迂回四平。但当时的北疆之春,雪化冰消,国民党军的军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运动缓慢。
为争取更多的防御准备时间,林彪命令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七旅和十旅在铁岭附近选择有利地形设置阻击阵地,实施运动防御,尽最大可能消耗敌人进攻力量,迟滞敌人前进速度,掩护主力部队向四平集结。
在杜聿明的再三督促下,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郑洞国终于率部队进抵四平城下,并很快对四平街形成了弧形攻势部署,四平保卫战一触即发。
林彪:“丢了三道林子就等于丢了四平!” [1] [2] [3] [4] [5]
|